山东东营市利津县高家村的“街巷长”耿荣美早上8点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天逛三四趟大街,看看街上有没有乱堆乱放,问问街坊邻居有没有大事小情,是她成为“街巷长”以来雷打不动的习惯。
新时代文明实践进村工作开展之后,高家村积极探索出了“街巷长”志愿服务机制,将村内主次干道划分为12条,全村205户村民划街入巷,选出12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担任街巷协管员,精准把脉群众的问题和需求,为群众提供“精准化、公益化、个性化”的帮扶服务。
“成为‘街巷长’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解决村容村貌问题。之前,各家各户的农具都习惯放在大门口,私家车也是随意停放,比较杂乱不说,还有一定的危险性。”耿荣美说,他们先是从自身做起,把自己门口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乱停乱放的现象解决了,村子变美了,出门方便了,街坊们的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
仅解决生活环境问题还远远不够,要让志愿服务贴合群众心声,让群众真正满意,就要从日常服务里“做文章”。村里的留守老人多,少不了会有交电费、办水卡等家长里短的小事情,这就需要志愿者们拿出“绣花功夫”,耐心细致的服务。
高家村“街巷长”志愿服务机制仅仅是利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个缩影,按照“贴近农业需求、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民思想”的原则,利津县重点打造了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实践分中心、村(社区)实践站三级服务单元,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突出“一村一主题、一站一特色”,因地制宜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筑造“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
利津县最大化整合党员干部、乡土文化人才、大学生志愿者等力量,引导各实践站成立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形成了“群众点单”资源库。目前,全县共有志愿服务队伍162支,志愿者4.8万余人。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时间节点每半月或一月安排一次集中志愿服务活动,日常则通过进门入户等方式,提供面对面服务,增强文明实践中心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各实践站特色,运用本地资源优势,开展经常性、面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创设了“‘灶’福邻里”、“紫藤树下话家风”等21个志愿服务品牌,推动乡风村风民风向德向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