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成人,虽然喜欢看小说,但没有看过儿童小说。几天前顺手拿起儿子书桌上的一本名为《草房子》的书翻,没想到很快就被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完了还放不下,又细读了一遍,边读边做笔记,如此认真地看一本小说,于我还是第一次。
这是一部写儿童成长的小说,虽然采用传统写实手法,但叙述风格浅易而又深刻,谐趣而又庄重,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淳朴的美感。而这情怀在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氛围里,愈显珍贵、感人肺腑。小说以江南水乡为背景,讲述了发生在油麻地小学一连串看似寻常但感人至深的故事,塑造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细马、纸月等一群孩子和白雀、蒋一轮、秦大奶奶等成人形象,个个鲜活生动,栩栩如生,书读完许久了,书中的人物仍然活跃在脑海里。尤其是作为直接参与或目睹这一切的小主人公桑桑,幼稚可笑的行为,心灵深处的感触,成长成熟的历程,倍感亲切可爱。
桑桑活泼天真,聪明好奇,常常别出心裁,干出让大人们哭笑不得的事。为了给自己的鸽子做窝,趁妈妈不在,他搬出家里的碗柜,敲掉上面的玻璃,毁掉隔板,改造成自己理想的鸽笼;他想跟大人一样下河捕鱼,便把床上的蚊帐做成鱼网;夏日炎炎的中午,看到妈妈晒在院里的冬装,想起卖冰棍的用暖瓶或棉被包裹箱子储存冰棍的方法,便在烈日下穿戴厚厚的棉袄棉裤棉帽体验……书中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孩子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顺利欢乐,坎坷痛苦,孩子们的生活和大人一样,同样充满酸甜苦辣。聪慧而又有点高傲的杜小康被迫失学的经历,有生理缺陷的陆鹤用自己的行为展示个人尊严的举动,细马与养父母的关系由疏远到亲密,由紧张到融洽的过程……这些发生在孩子中间的事,以及发生在大人们身上的复杂世事,这一切清楚而又朦胧地展现在一个孩子的世界里,在他成长过程中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桑桑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也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小说语言别具一格,素雅清丽,流畅优美,多用短句,琅琅上口,与江南水乡的背景一样充满诗情画意。总之,这是一本充满正能量的好书,也是近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里推荐小学5-6年级学生看的书目,不仅孩子应该读,成人也应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