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在地文化 构建和谐一家” 成都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拉练活动

杨文艺指导学员学习绳编

    本报讯(罗园)7月16日,“挖掘在地文化 构建和谐一家”成都新时代文明实践拉练走进新津区。由成都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市)县文明办、市志愿服务组织代表等组成的实地考察团,通过“实地参观+活动体验+会议交流”的形式,在新津区五津街道“水韵五津”文明实践所、新津区花源街道“集趣东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好好体验了一把。30余万名观众通过线上直播进行了观看。

    本次拉练活动由成都市文明办主办,新津区文明办协办,是成都在非全国试点区(市)县展示交流的首站。

    新津是南方丝绸古道第一站,也是成都市最年轻的城区。2019年以来,新津从小处入手、精描细绣构建“新津味道”文明实践体系。按照“挖掘在地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文明实践活动构建和谐一家”的总体思路,依托村(社区)的党史村史、文化氛围等特色,植根于当地的民俗风情,深挖老百姓心头的乡土记忆,打造出“八大队记忆馆”“铁溪老茶馆”“抗战历史走廊”“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孝亲长廊”等特色鲜明的实践基地。依托新津“非遗”要素和传承人工作室,组建了文明实践特色队伍和基地。

    当天上午,细雨纷纷。考察团参观的第一站来到五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他们先后走进清风长廊、儿童之家、八大队记忆馆、廉情茶舍、家风银行……据工作人员介绍,社区以“党风带民风”全面推广“家风存折”项目,在阐释忠孝文化内涵的同时,吸引了更多居民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

    在五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线牵手工坊工作室”,居民蔡小燕和七八个学员手上钩针飞舞,哆啦A梦、比卡丘等卡通人物在她们手中栩栩展现出来。蔡小燕每周都会抽出几天时间来这里学习钩针玩偶,“退了休平时没有什么爱好,来这里既能打发时间,还能挣到零花钱。”和蔡小燕一样,参加钩针玩偶创作的有20多名妇女,她们利用空闲时间做手工,每个月至少能挣几百元,最多的有2000多元收入。

    位于新津县花源街道东华村的“集趣东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考察团线下参观的第二站。它共有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岗,每一个站点都充满了“东华本土印记”。

    作为“集趣东华”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之一的东华驿,改造前是占地200平方米的废弃猪圈。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东华村群团服务站”,还兼具“游客中心”的功能。现在,这里不仅转租给了社会企业和社会组织,每年可收租金2万余元,还通过各个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多样志愿服务活动,整合社会企业资源,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微心愿”。

    “集趣东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依托新津“非遗”文化和传承人工作室,组建了文明实践特色队伍和基地。当天下午,新津绳编第三代传承人杨文艺正在教学员编绳编,“很多人以为中国结就是那个样子的,但是中国结其实要分基础结和组合结,光基础结就有几十种。”一说起绳编技艺,杨文艺就停不下来。这两年来,他每周都会抽一天时间,到东华驿来免费教学。

    在随后召开的现场推进会上,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强调,成都要在压紧压实责任上下功夫,加强组织推动,强化资源统筹,推动县级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建设;要在切实破解工作难题上下功夫,着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着力实现需求精准对接,着力吸引群众参与;要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落实试点示范申报机制,落实经验总结推广机制,健全志愿服务体制机制。

    来自金牛区委宣传部的李跃峰说:“这是一个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的乡村,这还是一个有文化,有乐趣的乡村!新津东华村通过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挖掘在地文化,让乡村生活品质得到全面提升。走在这样的乡村路上,无时无刻不感到满满的幸福感。”

    “今后在文明实践活动中,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服务对象。同时,多元化整合资源,重视在地传统文化的挖掘。”来自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的徐珍表示,此次拉练活动干货满满,给她带来了一些思考。

四川省优秀志愿者、成都市十佳志愿者、非遗文化(剪纸技艺)优秀传承人高慧兰指导居民学习剪纸技艺

五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书画班活动

当前:1版(2020年07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