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习惯、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和品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尤其是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应该积极组织并会同班主任特别是体育教师开动脑筋,创新作为,努力扩大学校体育活动效能,以适应新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
以健身为主,增强学生体质。学校应该认真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坚持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校体育活动的根本目标,把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标准,要求并引导、鼓励、支持、指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发育,不断增强体质,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体育课程。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尤其应扎实抓好课间操和特色体育活动。
以育人为本,练就良好心志。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应该要求、指导并帮助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始终坚持把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作为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一根红线,贯穿始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目标。尤其应利用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有利时机,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在运动和训练中增强奋斗意识、竞争意识、拼搏意识、规则意识、纪律意识、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持之以恒、百折不挠、坚忍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练就越挫越勇、愈战愈勇的刚强意志,养成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志气、锐气、胆气。
以快乐为宜,愉悦学生心情。缺乏吸引力,必然缺乏参与性,也难以提升普及率。体育运动应力求实现身心愉悦,这既对锻炼身体有利,也对愉悦心情、陶冶性情有益。心情好了,运动效果也会更好,就能实现运动-快乐-快乐-运动的良性循环,并使运动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一种常态。
以爱好为要,培养高雅志趣。班主任有必要会同学生家长和体育教师帮助、指导学生选择一至二项自己喜爱又适宜的运动方式,力求坚持、坚守,受用、受益终身。学校有必要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的运动成绩和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脉搏、血压等身体的一般素质进行测量检查,以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引导学生养成关注重视自己身体状况的习惯,为投身体育运动不断增添新激情、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