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洼铺子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张明
距离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120余公里的俄尔彝族乡洼铺子村,是个彝族聚居村,全村目前有4个村民小组,263户1031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41人,已于2019年4月实现脱贫摘帽。
2018年1月22日,32岁的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成职院”)辅导员张明离开怀有8个月身孕的妻子,从成都来到洼铺子村。到今年7月22日,张明来到洼铺子村就有两年半的时间了。
在这段时间里,儿子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咿呀学语到吐字清晰,张明都没有陪伴在身边。“错过了儿子很多的成长瞬间,也没能陪在妻子身边,跟她一起分担育儿的艰辛,这是我一生的遗憾。”张明感慨地说。
然而,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洼铺子村和这里的村民,扑下身子、扎根农村、积极探索。今年年初,在两年援藏期满后,张明又主动要求延长一年,继续留在了洼铺子村,为村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只有把村民装在心里,才能走进村民的心里。”
“大姐,最近生活怎么样?有什么困难?”7月16日上午11点,冒着小雨,张明在洼铺子村2组组长邱么有康的陪同下走进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尼卜尔珍的家。
尼卜尔珍患有股骨头坏死症,和丈夫离婚后,独自带着女儿居住,主要靠低保和村上的部分分红收入维持生活。“张老师,我家女儿被阿坝职业学院录取了,感谢你两年来的帮助。”张明刚进屋坐下,尼卜尔珍便迫不及待地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尼卜尔珍的女儿今年18岁,是成职院精准扶贫教育基金资助的贫困学生之一,从2018年以来,张明每年都会将1万元的资助金送到她的手中。
离开尼卜尔珍家后,张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争取明天天黑之前能把村里现有的37户贫困户都走访一遍,看看大家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需要哪些帮助。”
“只有把村民装在心里,才能走进村民的心里。”两年多的时间里,张明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全心全意地为村民服务。
“便民路修好了,村里的孩子上学更方便了。”
从洼铺子村到乡上有一条仅供行人通过的小道,村民要往外运送核桃、花椒、油菜等产品只能绕道。之前,那条小道路面结了青苔,雨天极易滑倒,村民出村办事,村上的孩子去乡中心校上学,都极不方便。
在张明的协调下,2019年6月,成职院投入25.6万元,将便民路纳入帮扶内容,硬化了2公里的小道,其中乡中心校至洼铺子村1.5公里,洼铺子村一、四组至村幼儿园共500米。“便民路修好了,村里的孩子上学更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也更便捷了。”张明说道。
……
两年多来,在张明的张罗下,洼铺子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给村民装修干净整洁的卫生间,安装住房玻璃,给贫困户安装太阳能……这一件一件,都是张明为村民办的实事、贴心事。
“等到土猪出栏时,村民的分红又可以翻倍了”
在张明到洼铺子村来之前,村里基本没有产业,村民零散种了些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为改变全村无支柱产业、群众没有增收来源的贫困现状,张明和村干部提出养殖土猪的计划。
为建设土猪养殖场,张明和村干部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在洼铺子村建设圈舍40间,为了确定养殖品种和规模,张明向周边乡镇多方学习,与村干部经多方联系和新希望集团签订了代养协议。目前已卖出土猪798头,集体经济收入达18万元,全村村民都可以分红。
为扩大养殖规模,促进村民增收,今年6月,张明又向成职院申请了一笔资金,打算扩建圈舍40间。“等圈舍建成后,一批次就可代养土猪800头,等到土猪出栏时,村民的分红又可以翻倍了。”张明说道。
与此同时,为帮助九龙县发展产业,张明还积极向成职院申请,在九龙县实施以购代捐项目1个,购买花椒油6.7万元,带动90户330人贫困群众增加收入。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
洼铺子村的小学生都在乡中心校读书,张明经常到学校看望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学校操场因年久失修,很多地方已经坑坑洼洼,既不方便上体育课也不安全。2018年11月,张明向成职院反映了这一情况,成职院筹措资金帮助学校建成了多功能运动场。
“运动场刚修好,学校就承接了为期4天的九龙县第13届园丁杯篮球赛,现在小朋友们白天在运动场上开心地运动做游戏,晚上师生们一起欢快地跳起民族舞蹈,学校的文化体育生活丰富了不少。”俄尔彝族乡中心校校长江正强说道。
就在上个月,张明又向成职院申请了3.18万元资金,在村两委活动中心的旁边为洼铺子村幼儿园的小朋友建起了一个儿童乐园,滑滑梯、秋千、摇摇乐、跷跷板等游乐设施应有尽有。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张明认为,在农村普及教育,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意识,提升村民脱贫致富的技能和本领,扶贫扶志扶智,拔除贫根,才能确保贫困人口彻底稳定消除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