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时代记忆 传承民俗文化
——走进静安民俗文化园系列报道之一
郭志国  葛卫利

    当人们在赞颂着机械化带来的便利时,许多重要的生产工具、农具、日用品因为没有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而消失。但在它们身上,镌刻着历史的印记。坐落在河南商丘示范区310国道立交桥东500米路北的静安民俗文化园里,充满了这些老物件。河南静安民俗文化园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富海有别于普通的生意人,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热衷于传承豫东民俗文化的“痴人”。

    郭富海从小热爱民俗文化。这10多年来,他致力于收藏承载着豫东民俗文化的老物品。多达万余件民俗老物件,集合成一幅记录豫东农村壮阔历史的画卷,真实地展现着豫东曾经的农村生活,唤醒了人们的时代记忆,让优秀民俗文化得以传承。

    近日,笔者走进静安民俗文化园,去参观这些老物件。来到这里,就如同进入了豫东民间文化的长廊。园内收集的物品品种之多、数量之大,让人震撼。一进大门,笔者就被摆放于此的巨大石碗和算盘吸引住了。据郭富海介绍,这些石料是在修建黄河故道大坝时使用的。

    在园内行走参观,只见这里的装修是仿古的,青砖墙、木板门。而里面摆放的物品更是具有年代特色:顶部雕花的顶子床、铁匠的工作台、专门用来挑鸡苗鸭苗的扁担、线条流畅的八仙桌、宽大方正的太师椅、可一车多用的独轮车,每一件都曾是豫东人民生活和劳动中离不了的。一架架纺车、织布机记录了劳动妇女的心灵手巧;沉重的牛车现在看来笨重不堪,当年却是媲美顶级豪车的存在;顶子床上精美的木刻,展示了木匠精湛的技艺;一个个算盘曾经噼啪作响,它小小的珠子上记载了多少的银钱往来;还有石磙、石磨、独轮车、杆秤、面缸、风箱、石槽……这些曾经在豫东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现在很多都已被闲置,只有在这里能够一睹它们的真实面目。

    在一面镂空的隔断上,汇集了老房子上拆下来的横梁、顶子床上拆下来的雕花木板……可以说,这一面小小的隔断,每一件物品都有其独有的来历和故事。

    再拿出一个小拨浪鼓,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满是岁月的痕迹,但摇起来仍然咚咚作响。“这是货郎挑子专用的拨浪鼓。以前没有超市,想买点针头线脑的小东西,就要等货郎来到。”郭富海说,“以前的货郎并不纯粹是卖东西,也可以以物易物,拿点废旧物品就可以换回家里需要的小商品。”看到这个小东西,他就想起当年货郎的叫卖声,这是属于他的记忆。

    “这些东西是一种文化。如何传承这些文化,让子孙后代认识它们、了解它们,从而养成勤劳、朴实的行事风格,是我最为关心的。为此我才修建了这座民俗文化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郭富海说。

当前:B2(2020年07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