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就业市场的冲击之大和影响之深超出预期,各国普遍面临严峻考验。国际劳工组织呼吁各国加大努力,应对关键领域面临的挑战,做好民生保障,解决就业难题。
国际劳工组织近期发布的全球劳动力市场监测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远超之前的评估。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全球劳动人口工作时间大幅减少,下半年劳动力市场复苏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仍存在持续发生大规模失业的风险。
如何保障就业、保护劳动者生计成为各国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从目前情况看,各国都迅速果断出台了相应的促就业、保民生政策措施,不少国家还专门采取就业帮扶措施,以帮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弱势群体。
第二季度全球流失了4亿个全职工作岗位
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认为,当前全球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工作岗位流失超出预期。以每周48小时的全职工作时长为标准,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劳动人口工作时间减少了14%,相当于4亿个全职工作岗位。这一降幅远大于5月底作出的工作时间减少10.7%的预测。
全球航空运输业、旅游业、餐饮业、能源等多个行业遭受重创,就业市场显著恶化,大量劳动者被迫缩短工作时间或面临失业。最近一段时间,许多地区的就业状况仍在不断恶化。
从地域看,美洲地区面临就业挑战最严峻,第二季度工作时长减少了18.3%,相当于7000万人失业,受影响雇员占比超四成。其他地区工作时长减少幅度在12.1%到13.9%之间。
欧盟与欧元区6月的失业率分别为6.7%和7.4%。日本也面临就业需求持续减少的局面,5月日本完全失业人数同比增加33万至198万,连续4个月同比增加。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发展中国家当前工作岗位流失也十分严重,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同样面临失业率上升问题,大量中小企业被迫持续裁员或倒闭,说明疫情的影响正在持续显现。此外,很多国家出现了“没失业但也没工作”的现象,员工工作时长减少、暂时离岗,依靠政府补贴。国际劳工组织表示,不能仅仅关注失业的群体,否则可能无法准确评估真实的就业状况。
疫情对劳动力市场弱势群体造成巨大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对全球劳动力市场最为弱势的非正式就业群体造成巨大冲击,这一群体约占全球劳动力总数的60%。
国际劳工组织表示,由于缺乏强有力社会保障,全球16亿非正式就业人员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头一个月里,平均收入锐减60%。低收入国家、低收入人口受疫情影响更大。
疫情对女性劳动者的影响尤为严重。在全球范围内,住宿、食品、销售、制造业等受危机影响严重的经济部门中女性就职比例高,吸纳了近5.1亿女性劳动力。国际劳工组织警告,疫情有可能加剧与工作有关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为此各国需要加大对女性劳动者工作权益的保护。
“疫情暴露出世界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不稳定、不公正现象”,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盖伊·赖德指出,疫情防控期间,清洁工、超市收银员、运输人员等坚守岗位,不可或缺,但他们的贡献和面临的健康风险往往被低估,甚至被忽视。加强对他们工作和尊严的保障,是世界各国未来肩负的责任。
国际组织强调平衡“保护生命”和“维持生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多个机构近日纷纷呼吁,各国需要在“保护生命”和“维持生计”二者间做好平衡。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日前表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就是既要保护人的健康,也要维持经济运行,帮助人们返回工作岗位。全球卫生危机的走势和全球经济的命运相互交织,抗击疫情是经济回升的必要条件。
为应对就业挑战,各国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果断采取相应的保就业政策措施,努力遏制劳动力市场进一步下滑。在刺激经济、保障就业方面,截至今年5月,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宣布了总额超过10万亿美元的财政措施。
国际劳工组织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刺激措施有助于稳定经济和就业市场。不过,目前发达国家刺激经济投入的资金占全球总额的88%,多数发展中国家财政资金短缺,经济刺激的力度和空间都非常有限。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发展中国家有进一步降低利率的空间,可以同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撬动更多资源。
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各国需要有所作为,以应对五个关键领域面临的挑战,包括平衡医疗卫生、经济、社会政策干预,保持可持续的劳动力市场;在资源可能日益受限的情况下,以必要的规模实施和维持政策干预措施;保护弱势、贫困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群体,改善他们的处境,使劳动力市场更加公平公正;争取国际团结和支持,特别是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加强社会对话,尊重劳动者权利等。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即使最乐观的估计,今年下半年经济活动也难以恢复到正常状态,长期来说,就业市场的恢复取决于未来疫情走向和各国政府的政策选择。“目前各国处于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如果要摆脱危机,我们仍需要加倍努力。”盖伊·赖德表示。
(《人民日报》 张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