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城市“毛细血管” 营造文明宜居氛围
——上海浦东新区加强背街小巷整治助力文明城区创建
浦文

    背街小巷是一座城市的“毛细血管”,小巷虽小,却关乎市民日常出行,是离百姓最近的连心路。为助力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区,浦东新区全面梳理了背街小巷底数,分类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借助自治共治的力量,确保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洁有序,为市民营造文明宜居的氛围。

    家住浦兴路街道金桥新村五街坊的龚全福,近来时常会穿着志愿者的马甲,到小区附近的几条小道上巡视。

    金桥新村五街坊所在的中大区域,是上世纪90年代开发的纯居住型社区。在这个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区域内,有两条街坊道路和一条无名背街小巷。道路两侧分布着8个居民区,分属4个居委会,由6家物业公司管理。另外,区域内还有浦兴路街道办事处、浦兴路派出所、东蕾幼儿园(金鹏分部)3家单位。

    多年来,区域内缺乏有效管理,小区附近的三条小道几乎成了停车场。

    为此,浦兴路街道牵头成立中大区域共治筹备委员会,开展以道路停车为主的综合治理。如今,道路改成了单向通行并配上了明显的标志,路边停车位里的车辆整齐划一停放,拓宽后的部分道路新增了人行道,路两边的绿化也经过了整修。

    最近,助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浦兴路街道加强了对中大区域三条小道的长效管理。保洁人员定期清理,确保小道上没有垃圾;附近小区的志愿者也自发参与进来,随时巡查几条小道的情况。

    在洋泾街道,城管执法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也对崮山小区三街坊边上的一条背街小巷特别上心。小巷只有几米,却一度十分脏乱差。崮山路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成介绍说,小巷附近培训机构多,前来接送孩子的车辆,经常把小巷堵得水泄不通,小巷边上不仅有人破墙开店,还有流动摊贩随意设摊。

    经过整治后,这些乱象消失了。道路中间安装了隔离栏,确保车辆双向通行顺畅;城管执法人员经常来巡视,流动摊贩也销声匿迹了;附近小区的志愿者也行动起来,清理道路上的零星垃圾,发现乱张贴的小广告,第一时间告知物业公司清理。

    家门口小巷的改变,让崮山小区三街坊的居民少了烦恼。“现在出门不堵车了,地面上也干净多了,感觉变化特别大。”居民陈女士说。

    新区生态环境局介绍,按照环境文明专项的相关要求,新区全面梳理了背街小巷底数,有针对性地分类开展背街小巷市容环境整治工作,营造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安全文明”的街巷环境,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美誉度和市民的幸福指数。

 

当前:B2(2020年08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