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岛创业记

    长桥外,东海边,一眼通透,晴空万里。一艘崭新的橙黄色巨轮,依偎山岛静立。

    这艘滚装船有13层甲板,能装载7800辆汽车,是国内自主研发的最大型车渡船。近日完成最后工序,这座“移动的小岛”,即将从船厂起航,跨越重洋交付至意大利客户。

    船厂依岛而建,从空中俯瞰,面积将近整个海岛的三分之一。这岛叫蚂蚁岛,镶嵌在浙江舟山市普陀区400多个岛屿之间,像是浮在水面上的一只蚂蚁。

    新中国成立后,仅有40条破舢板的蚂蚁岛人,驻足2平方公里多一点的弹丸之地,毅然把目光投向了广袤的大海。大捕船,承载了孤岛最初的梦想。

    为了加快进发外海捕捞,渔民把自家的铜火囱、蜡烛台、铜面盆、金银首饰等捐了出来,把镶嵌在衣橱、棉柜、箱子上的金属抠了下来,东拼西凑,购得一艘大捕船,取名“火囱船”。

    “手搓出了血泡,结成厚厚的茧子。”年已九旬的李雪浓回忆说,当年岛上妇女们日夜赶工2个多月,搓出12万斤草绳,又换得一艘大捕船,取名“草绳船”。

    非一般的艰苦,成就了孤岛的新生。大捕船越来越多,蚂蚁岛紧接着开启了一段刻骨铭心、逐海创业的光辉岁月。

    林妙珠是蚂蚁岛上第一个“女老轨”,她驾驶着3米宽、40匹马力的“妇女号”机帆船,穿梭在如山般的海浪之间。

    油管堵塞,机器停转,就用嘴对着管子直接吸。一大口柴油灌进嘴里,一瞬间五味杂陈……现在回想这些情景,80多岁的林妙珠仍然觉得心酸。她说,岛上人面向大海,胸怀壮志,能吃得“苦中苦”。

    半个多世纪以来,头枕着波涛的蚂蚁岛人,像“蚂蚁雄兵”般抱团奋斗,“敢啃硬骨头”,缔造了一座英雄岛。

    他们在荒岛石林中垦田植绿,创造多个“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渔业一面旗帜、艰苦创业先进典型,留下了“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代代传承。

    曾经艰苦谋生,如今矢志振兴。尽管生存环境明显改善,但“啃骨头”、争一流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们,不断攻坚克难、接续奋进。

    从小舢板,到大捕船、机帆船,再到现代化的船舶工厂,蚂蚁岛已经走到船业前沿,能制造多种大中型汽车运输船、化学品船等高附加值船。

    打造“虾皮之乡”,升级岛上设施,建设先进造船业……步入新时代,蚂蚁岛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三产融合格局清晰,发展空间豁然开朗。

    “年初又接到5艘船舶订单,目前正在加紧赶工。”浙江东海岸船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瑞昌说,企业立足自主创新,推进船舶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进一步夯实竞争优势。

    习惯了与船相依的林妙珠,如今和老伴仍然住在岛上,自家楼房宽敞又舒适,并且有了新身份。

    这几年,美得像童话般的蚂蚁岛,海岛红色旅游全面兴起。林妙珠加入东海渔嫂宣传队伍,为游客讲述创业故事。她说,当年就坚信生活一定会改善,但根本没想到会有现在这般好。

    在蚂蚁岛创业广场上,仍有妇女穿梭织渔网,向游客展示搓草绳,但海岛的生活已然翻天覆地。2019年,蚂蚁岛生产总值7.16亿元,居民人均收入30900元,超过浙江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蚂蚁岛巨变,是舟山极目远眺、砥砺奋进的缩影。”舟山市委书记俞东来说,以群岛建制、陆域面积狭小的舟山,近年进一步发扬蚂蚁岛精神,面向海洋要空间、谋发展,展现出韧性和潜力。

    笔者了解到,陆地面积约占浙江省1.3%、人口约占2%、建市仅30余年的舟山,随着跨海大桥建成,“孤岛变半岛”,正成为浙江面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潜力点。

    (新华社 何玲玲 方问禹 朱涵)

当前:A2(2020年08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