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描绘幸福西宁新蓝图
——西宁市将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同时抓效果显著
旦正措

    近期以来,青海省西宁市把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与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作为推动西宁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城市的文明形象进一步加强,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一路走来,西宁市的文明城市创建之路越走越宽。文明城市创建不仅加强了城市的筋骨,丰满了城市的血肉,也塑造了城市的灵魂,实现了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的持续提升。为摘取全国文明城市这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城市品牌桂冠,西宁市城市建设不断拓展内涵和外延。

    画同心圆

    创建注重惠民为民

    近年来,西宁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注重惠民为民,努力打造干净整洁舒心的生活环境,塑造了白天干干净净、晚上亮亮堂堂、社会平平安安的城市形象。通过建设海洋馆、熊猫馆、冰球馆、市民中心等重点项目,改造提升中心广场,修整低洼路面、增补绿化面积、新建休闲座椅等措施,提升了市民对创建的支持率、参与率和满意度。

    把解决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实施“幸福西宁·清洁西宁”提升行动三年工作计划,启动了“清街净街”行动,全面整治街面上影响百姓生活的烦心事,努力让城市更整洁、更美丽。强化标准制定,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编制了《西宁市城市容貌标准》《西宁市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质量标准》,推进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标准化、精细化。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宁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在全国十大幸福城市中排名第二(2017年度),经第三方评估城市公共安全感名列全国第二(2018年度)、公共服务满意度名列全国第三(2019年度)。

    2020年,西宁市吹响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的号角。

    爱国卫生运动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样,都是要全民参与的行动。西宁市爱卫运动以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长效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以城市环境卫生薄弱地带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卫生厕所改建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整洁行动,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西宁市制定出台了《西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修订了《西宁市养犬管理条例》。把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作为巩固和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有力抓手,在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地方病防治宣传月、防治碘缺乏病日等节点开展相关活动。截至目前,组织开展宣传、咨询、义诊、健康知识讲座、相关培训等680场次,发放各类宣传教育资料等近22万份。动员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截至目前,动员近45万人次巡查各类场所11.93万家(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5.31万份,清理乱张贴、乱停乱放9.32万处,清理各类病媒孳生地1.85万处,清运垃圾27.85万吨。

    打造阵地

    倡导文明新风尚

    文明生活,从衣食住行开始。西宁市注重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倡导文明风尚,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子”,更改变了城市的“里子”。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普遍增强,城市生活更有品质。

    西宁市建成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并以此为主要阵地,结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脱贫攻坚、建设幸福西宁等工作,广泛发动居民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宣传和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新生活方式,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高质量开展。在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建义务监督员队伍,设立志愿服务驿站、绿色驿站,深入推进共创共建。传承发扬伟大长征精神、红船精神、新青海精神、西宁精神,打造“唐道637”等文化新地标,推出《绿水青山,幸福西宁》《尕布龙》等精品剧目,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西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活动延伸到社区便民服务的各个方面,从室内阵地延伸到广场、公园等群众较多的地方,逐步取得实效。

    在全省率先启动文化惠民卡试点,截至目前,开展文化惠民活动600余场;率先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体育健身器材实现了村、社区全覆盖。

    6月,城东区康东社区举行了“翰墨书初心 丝竹奏和谐”党风廉政书画展暨党群服务驿站揭牌仪式。打造了新的综合性宣传教育阵地。

    湟中区、大通县、湟源县开展了“市级健康促进县”建设命名工作。创建769家无烟单位、创建健康社区/村、健康家庭、健康促进医院等共4051个。

    矢志不渝

    建设文明生态城

    西宁市大胆创新,单独设立了市委绿色发展委员会、县(区)委绿色发展办公室,制定实施《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促进条例》,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实现“西宁蓝”“高原绿”“河湖清”。

    将6540亩工业用地用于建设西宁园博园,创新实施水量水质一体式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空气质量在西北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

    西宁市时刻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加快建设具有公园城市形态、美丽城市风范、幸福城市品质的西宁。持续开展“幸福西宁·花园城市”绿化美化彩化行动,使绿化率达到40.5%。目前,西宁市已建成北川生态园、西堡森林公园、园博园等11个公园,西宁市生态城建设不断增色添彩。在生态脆弱、欠发达地区走出了整体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赢得了广泛支持和称赞。

    “在游园里,我们对大乔木、小乔木、大灌木、小灌木、地被植物等进行合理布置,增加绿化的空间层次和容量。同时,加强绿化与空间规划的结合,满足来游园活动的人群的各种不同的休闲游憩的需求。”城北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在打造海西路精品小游园的过程中,城北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从细节设计入手精心打磨,让游园既美观又实用,更好地服务市民。

    多措并举

    提升市民获得感

    文明城市创建,惠民是第一任务。西宁市不断深化创建工作,努力让城市更有品位,市民生活更加舒心。

    近年来,全市投用24个过街设施,解决路障3809处,整修路面凹陷、地砖破损等12000平方米。针对交通违法和“闯抢堵”现象,辅助采用无人机航拍、交通行为人脸识别、车辆鸣笛监测系统等进行整治。同时,开展“不文明行为随手拍”等活动,实施文明交通“十进”宣传教育活动1052场。全市有923名劝导员、213支志愿服务队参与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综合施策使市民文明交通意识显著提升。

    在全市25个街道办事处、106个社区、400余个居民小区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投放户外分类垃圾桶7000余组、家庭分类垃圾桶10万个、分类垃圾袋120万个,打造出新宁小区、海宏一号A区、富兴花园等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新宁小区、富兴花园设立了积分奖励机制,使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90%。

    在全市全面实行“门前六包”。自2019年底至今,依法拆除各类违规户外广告1200余块。从根本上解决了海亮大都汇和绿色家园两个居民小区的臭味扰民问题。排查清理建筑工地、家属楼院楼顶、背街小巷、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公路和铁路沿线等区域的垃圾死角。如今,西宁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工程已经成为一项以弘扬社会公德为基础、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抓手的系统化工程,打造了一批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街巷胡同。

    新(改)建一批公厕,其中新建31座、提升改造37座,使西宁市公厕总数达到690座。据西宁市城管局执法监督科科长杨君承介绍,新改建的公厕优化了男女厕位比例,设置了无障碍设施、“母婴卫生间”、“第三卫生间”等。

    对1.55万套老旧小区住宅进行综合改造,建设169个中央厨房爱老幸福食堂和助餐点惠及广大老年人。新建街头绿地14处,绿化道路14条,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序推进,对全市401条次干道实施清洗。兴海路街道清扫工张红丽说:“以前,整条街道的所有垃圾都由我们清扫工人工清理,工作量很大。自从开展垃圾分类后,工作量大幅度减少了,而且夜间转为机械化清扫了,我们轻松了不少。”

    建成一座明礼守信、文化繁荣、和谐有序、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文明城市,是每一个西宁人的向往,为此,西宁市委、市政府带领全体市民持续苦干巧干实干。展望未来,幸福西宁将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当前:A4(2020年08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