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创新城市发展思路

    ● 核心阅读

    独特的建筑风格、流淌的艺术气息、顶尖的足球俱乐部让西班牙巴塞罗那为世人熟知。在创新城市发展思路上,巴塞罗那也独树一帜:老工业区改造,迸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公共空间还给居民,探索以人为本的人居关系;打造智慧交通,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重塑老工业区,通过规划与改造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四通八达的道路延伸至港口,地标建筑阿格巴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座座节能建筑颇具设计感……这里是位于巴塞罗那东北部、以高新技术与创意产业闻名的“22@区”。

    这片充满活力的区域曾是历史悠久的老工业区,一度陷入萧条。2000年,巴塞罗那市政府正式启动22@区改造计划,进行产业升级,打造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区。

    改造不是推倒重建。通过工业遗产保护计划,政府对百余处工业厂房进行修复,同时新建大量节能创意建筑。新成立的城市发展创新中心就坐落于一座改造过的19世纪工业厂房内,配备了全新的节能和智能控制系统。“22@区改造计划的亮点在于,并非简单将旧建筑拆除重建,而是通过规划与改造,对旧工业区进行更新。”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教授约塞普·罗卡说。

    为了吸引新兴产业,当地政府出台了面向信息和通信技术、生物医药、文化传媒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办公用地优惠政策等,大批初创企业、教育和研究机构相继落户。据统计,22@区改造后已吸引4500家企业入驻,创造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许多本土和跨国企业也纷纷将总部迁至此地。该区为巴塞罗那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使其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可持续。

    这里还是城市创新的先锋。“22@区改造项目还对人居关系进行了创新探索。为了提升区域的活力和融合性,规划打破了工作与居住空间的分割,建设多样平衡的复合街区,实现居住、工作和服务功能的协调。”罗卡表示。目前,该区内修建了近4000套政府限价公寓和22万平方千米的公共设施和绿地,未来计划提供更多限价房。

    打造“超级街区”,实现街道从“为了通勤”向“为了生活”转变

    从空中俯瞰巴塞罗那,会发现其街区设计很独特:一个个八边形网格有序排列,如同棋子整齐“码”在棋盘上。每个八边形都是一个社区,规划有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以保障通风和采光良好,方便居民社交娱乐。这种设计最早可追溯至1859年,因其独特优势沿用至今。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车辆增多,原有街道愈显狭窄。公共空间压缩让生活于此的居民颇感不便。巴塞罗那市政府决定在原有基础上打造“超级街区”,提出让街道从“为了通勤”向“为了生活”转变。“超级街区”内部包含多个八边形块状社区。大货车和非居民私人车辆禁止入内,私家车、救护车限速每小时10公里以下。街区内部尽可能缩减机动车道和停车位,并建造地下停车场,将地上空间改造为绿地等公共活动区。

    “目前85%的城市公共空间都被机动车占据,‘超级街区’规划正是为了减少车流量,使居民在社区内步行更加方便、安全。”巴塞罗那城市生态管理局主任萨尔瓦多·罗艾达介绍说,该方案只需将机动车道调整为单行道,并对原有机动车道和停车位面积进行适当缩减,成本低、利于推广。据统计,“超级街区”所在区域车流量减少了13%,释放了70%被机动车占据的空间。

    新村“超级街区”就是一例。“计划刚推出时,也有不少质疑声。但随着项目的实施,反对的人改变了想法。”新村“超级社区”居民希尔维亚·卡索兰说,“以前社区内挤满车辆的公共空间被改造为儿童玩耍的小公园,社区内增设了桌子、椅子甚至是乒乓球台,前来休闲放松的居民越来越多。”绿化多了,车流量及噪音少了,步行体验好了,许多居民乐于就近购买生活用品和服务,街区内商铺销售量增加了30.7%。居民还成立了邻里联合会,4年来组织电影放映、集市、儿童游戏比赛等上百场活动。邻里间增进了了解,友爱的社区氛围让人们生活得更加舒心。

    目前该计划已在巴塞罗那多个区域实施,获得越来越多民众的积极反馈。政府计划未来将其推广到更多区域。巴塞罗那建筑师布兰卡·阿雷亚诺建议,如果希望“超级街区”获得更大成功,还需要加强配套设施,如扩建地下停车场、加大公共交通覆盖范围等,这样才能使其与城市发展更加协调。

    探索智慧出行,缓解停车难题,为可持续交通提供更多选择

    将道路让给居民,也对交通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欧洲最“智慧”的城市之一,巴塞罗那的智能交通方案也有颇多看头。

    巴塞罗那地铁9号线不仅是欧洲最长的地铁线路之一,也是一条“智慧”地铁线。该线路南段15座新车站共配备52部装有智能控制系统的电梯。这些电梯系统与地铁运行时刻表联通,当列车到站前自动移动到站台这一层,加快了乘客流动,减少了拥挤和等待时间。电梯还根据高峰时段、客流量等实时数据优化运营:当客流量大时,提升至最大功效;如果乘客较少,部分电梯将自动调整至节能待机状态,减少能耗。

    在巴塞罗那著名景点圣家族大教堂附近的4条街上,164个停车感应器实时收集信息反馈至管理中心。大巴司机可以从手机应用或电子信息牌上获取停车位空置信息,合理安排出行,避免游客过长等待。在市区多条街道,停车位都设有这种感应器,智能停车系统让巴塞罗那的“停车难”问题得以缓解。

    为了减少市中心车流,政府引入停车转乘项目,在部分地铁和城轨站点周围开辟免费停车场,鼓励在市郊居住、在市中心工作的私家车主将车辆停放于此,继而转乘公共交通前往市区。其中不少停车场还设置了无线感应器,分析车辆停放信息,进而调整停车场容量。

    智慧出行方式给家住郊区的市民克里斯蒂娜带来极大便利。“以前我开车去市区上班,不仅难以找到停车位,还经常堵车。现在通过提前查询停车空位,我可以更快捷停车并转乘地铁到市区,节省了通勤时间。”克里斯蒂娜说,“希望这一出行方式继续推广,让更多人享受到便利。”

    (《人民日报》 姜波)

当前:A3(2020年08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