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 打造思政教育新格局 谱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旦正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西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和青海省委、西宁市委部署要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宗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强化体制机制建设,结合孩子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变“说教”为“引导”,通过启发学生积极的内心情感体验,来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政治引领,构建思政教育“新课堂”

    8月1日晚,电视里播放着关于建军节的新闻,家住西宁市城东区幸福家园的12岁的小宇对着电视敬礼。家长看后惊喜不已:“孩子就读的西宁红军小学,红色教育氛围浓厚,从小就培养了孩子长大后参军报国的理想。”

    走进西宁红军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六尊英姿勃发的红军雕像,校园里红色的文化长廊、文化墙、红军长征分布图等设施格外引人注目。2018年,学校组建了300余名“小红星”义务讲解员队伍,在西宁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去口述历史,讲解红军精神,让未成年人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怀。

    据西宁红军小学负责人介绍,学校将红军精神作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抓手,时常用红军的励志故事教育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挫折不可怕,始终要以自信、大方、乐观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困难,永往直前。

    在西宁,像红军小学那样具有特色思想教育氛围的学校还有很多。多年来,西宁市通过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开展思政教育主题研讨,着眼“党建引领+”机制建设,深化学校组织体系建设,开展基层党建品牌及党建示范引领,让党建带团建、队建,强化体制建设,让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持续增强。

    西宁市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积极开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红色故事分享、向国旗敬礼等系列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政教育活动,深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打造“四爱三有”特色校园文化育人品牌。

    树立典型,建起人才队伍“新标杆”

    “我感冒了要吃药,去问‘毛吉额娘’要吧!”“我想爸爸妈妈了,今晚去‘毛吉额娘’家住。”……这些孩子口中的“毛吉额娘”,就是从事教育事业24年的西宁市大通县第二中学历史教师杨毛吉。

    她的办公桌里长期预备着感冒药、胃痛药、创可贴等物品;她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亲手刺绣“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破釜沉舟”“拼搏”等励志内容的十字绣挂在教室里。这位可爱、敬业、朴实的教师,诠释了新时代“辛勤园丁”的责任与担当。

    典型是最好的榜样,榜样是鲜活的教科书。西宁市深入宣传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讲好知识分子爱国奋斗故事,让广大知识分子弘扬典型的精神,感受榜样的力量,看到前进的方向,积蓄前行的能量。

    西宁市教育局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师六点要求,始终把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按照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配齐配强学校班主任、思政理论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组建了170余支“思政教育特聘辅导员”队伍。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及“人员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弘德引领计划,深入开展“我与楷模面对面”、师德师风专项整治等活动,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杨毛吉、“中国好人”李有琴等一批先进典型人物。

    也许她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妈妈,不是一个孝顺的好女儿,但绝对是一个一心牵挂着自己学生的好教师,她就是西宁市虎台中学从事24年教学的数学教师李有琴,她曾站在三尺讲台上说:“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铿锵有力的话语落地生根。2019年2月,李有琴荣登“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类。

    西宁市教育局建立思政学科基地、名师工作室、集团校名师工作坊,实施思政队伍专项培训计划,遴选吸纳百余名中青年思政理论课教师到工作室研修,组织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探索提升专题研讨、思政名师大讲堂等研训活动16场次,举办新时代教师思政和师德提升等各类培训20余期,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政教育队伍不断壮大。大通县教育局成立了“大通县德育教育杨毛吉工作室”,于2019年9月被西宁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评为“西宁市名师工作室”。

    健全机制,提升思政育人“新成效”

    西宁市教育局还把思政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体系,建立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季度讲一次思政理论课或作一次思政报告、听一堂思政理论课、参加一次思政理论课教研活动机制,党支部书记带头进思政理论课堂,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定期深入教研组、班级、课堂、社团参与思政教育教学活动。西宁市第七中学的马克思书院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一周一党课,一月一团课,举办支部学习、党员活动、重要会议、纪委书记述职和中层干部述职等十余项活动,以师生易接受的方式和语言讲授思政理论课,引导师生了解国情、党情、社情、民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

    近日,笔者走进西宁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看到各个功能室里孩子们正在与心理咨询师边做游戏边沟通交谈。温馨的房间里摆放着人偶、小熊、城堡等1000多种玩具,来访的青少年随意挑选,在沙盘上摆出自己设计的情景。心理咨询师根据来访者摆放的造型洞察他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敞开心扉,在游戏和互动中弥合心灵的伤口。西宁市自创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以来,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辅导站在疫情暴发期间开展的线上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师生解除心理困扰,提高心理素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谋变创新,打造课堂“新活力”

    下象棋、打乒乓球、组装机器人、课后辅导……丰富多彩的第三课堂在西宁市城中区二机社区未成年人成长驿站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今年11岁的熊生煜说:“每周三下午下课就来这里自主学习,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父母也放心了。”

    智慧空间、心灵港湾、青春驿站、科普天地、绿色小屋、尚德学堂、悦读E站、艺术天地构成了城中区二机社区的八大阵地。每周三下午,社区将未成年人成长驿站作为学校第三课堂的固定活动场所,专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拓展孩子们的能力素质、陶冶孩子们的道德情操。

    城中区二机社区打造的第三课堂仅仅是西宁市打造的“三个课堂”中的其中之一。西宁市着力打造以“一班一品”课程,创建推进学校德育特色教育的第一课堂;打造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第二课堂;榜样带动,师生互动的第三课堂。通过个性化的德育教育,以“吟、诵、绘、演”等富有特色的表现形式,使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在全方面得到提升。

    近年来,西宁市出台加强学校思政理论课建设十五项措施,重点打造“三个课堂”,让“第一课堂”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以思政课为关键、语文课等为骨干、其他课程为支撑的思政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让“第二课堂”探索实践实训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德育实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社区“未成年人驿站”等作用,常态开展学生喜爱、参与度高的社团、志愿服务及研学活动。让“第三课堂”探索创新网络思政课堂模式,打造思政教育栏目,推送网络思政优质课、一人“疫”故事、师说等线上思政教育产品,持续强化学校思政理论课成果,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活力。

    如今,西宁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深入推进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开创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当前:B4(2020年08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