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志愿服务精神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荥经县创建第五届四川省级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之三
郭志国

    走在四川荥经县城的大街小巷,人们总能看见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让这座城市多了一道道温馨、动人的风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每当县里有重要行动,总能听见他们热情的声音;扶困助弱、义务献血……在每一个呼唤爱心的时刻,必能感受到他们无私的奉献;大街小巷、社区院落……荥经县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必能看见他们活跃的身影,荥经志愿者们正以一言一行,传递着荥经人的文明风尚,打造了新荥经最闪亮的名片。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兴。”是李国琼恪守的人生格言。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一人生格言,以诚待人、以信立身、以诚兴业,登上了“中国好人榜”。

    2008年的一次出行,李国琼意外结识了华侨胡琛。闲聊中,她谈到了家乡民建彝族乡的风土人情和特色茶产业,引起了胡琛的兴趣,胡琛当即表示要购买民建乡的茶叶。

    因为在茶叶交易中坚持诚信交易,李国琼最终打动了胡琛并与之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她诚信卖茶的故事也极大影响了村里人的观念,尤其是在建乐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她更是信守当年竞选支部书记时的诺言,解决建乐村的饮水难、出行难、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让大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丰富。

    不仅有许多像李国琼这样以诚立身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人,荥经县还活跃着很多有爱心、肯奉献的志愿者。城中社区若水公益组织其中之一。人们可能不会记得他们的面庞,但不会忘记他们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维护环境卫生、帮助孤寡老人的身影,不会忘记他们在一系列活动中带给老人们、孩童们的温暖和感动。

    “活动中,最大的快乐是让那些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得到更多的爱。”志愿者张洪军一语道出了若水公益组织的目的。2005年,城中社区残疾人协会成立,旨在通过残疾人、老人之间的互相帮助让彼此的生活更便捷、温暖。当时,协会中只有十多名残疾人。在一次次活动中,残疾人协会收获了助人的快乐。

    “残疾人不仅能让别人来帮助,也可以去帮助他人。”有了这样的信念,残疾人协会将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到社区甚至是乡村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队伍也壮大到50多人。2015年,城中社区残疾人协会更名为若水公益组织,自助也助人。在这个组织中,不仅有原来的残疾人成员,有社区工作人员、大学生等社会各界多个领域的人。这都得益于近年来荥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提高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使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成为城乡居民物质水平、文明素质、生活环境、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

    荥经领导者深知:文明城市的创建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所以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伊始便明确了“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力以赴”的思路。15万荥经儿女更明白,省级文明城市考核的不仅是市民的参与程度,更有市民的文明程度。于是,他们主动担任文明劝导员,维护城市的美丽与魅力。

    2014年以来,荥经县城各交通路口多出了一群“小红帽”,他们就是城市文明劝导员,让更多人文明说话文明举止。

    城北社区网格化管理员罗富蓉是文明劝导员之一,已在社区各交通路口当了许久的移动文明宣传员。通过对市民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罗富蓉在工作中收获了很多,她说:“文明是一颗种子,通过不断的引导、滋养和浇灌,文明之花会盛开在每个人的心里。”

    肖敏则是城西社区网格化管理员,也从事文明劝导。在县城康宁路的红绿灯路口,人们总能看到热心开朗的她,一次次耐心劝说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又一次次搀扶着老人们过马路。

    这样的力量,在荥经汇聚和延续。只要不下雨,荥经县城的街道便有一群人,她们把地上的垃圾夹进塑料桶,装满一桶后倒进街边的垃圾桶里……她们不是环卫工人,而是自发组成的义务垃圾清捡队。这支队伍有30多人,有农民、下岗工人、退休职工,最大的年龄已达八旬,最小的年龄也在六旬开外。她们从最初直接用手捡垃圾到现在自做竹夹夹垃圾,一干就是6年,许多人管她们叫“最美老大娘”。尤其是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以来,老人们更是没有缺席,成为县城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文明城市创建,对提高市民素养、提升城市品质、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旅游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荥经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生活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推进跨越发展。但从小处着眼,它提升的最终还是每个荥经人幸福美好的生活。

当前:B1(2020年09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