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别样红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肖和平

    有一种让人温暖的风景,叫文明;有一股汇聚力量的新风,叫实践。

    自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被列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以来,始终紧扣“建阵地、建队伍,强服务、强实践”的工作路径,创新方法手段,推进资源整合,优化志愿服务,解决群众需求,高标准、高效率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有效地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立体化“建阵地”

    将文明实践舞台覆盖到群众家门口

    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依托。青原区本着“群众在哪里,哪里能集中群众,就将场所建在哪里”和“群众有什么需求,就建什么类型的场所”的理念,积极推进区、镇、村三级文明实践矩阵建设。

    “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一定要去机关化,要建到群众中去!”该区将原来机关化的区级文明实践中心搬到了便于集聚群众的场所,建设了集展示、服务、实践于一体的区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并以此辐射打造“一活动中心两广场三馆”的文明实践联合体。区中心下设廉政文化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等六大示范服务平台,并将各服务平台作为“责任田”,交给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精耕细作”,拓展文明实践功能,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镇村层面本着“一村一主题、一镇一特色”的思路,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乡村广场、祠堂、村史馆等活动场所,按照“七有”标准建设了文明实践所8个、文明实践站122个。同时,注重将文明实践阵地搬到祠堂、礼堂、学堂、废弃场所、家门口、田间地头、古樟树下等。东固畲族乡东井冈社区将废弃的农技站改建为文明实践站,富田镇江背村将祠堂改建为村史馆,渼陂村万寿宫改建为文明实践百姓大舞台,区法院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将文明实践服务向前向下延伸,达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宣传效果。

    多元化“建队伍”

    将文明实践力量充实到群众当中

    在青原区许许多多的“小红帽”“红马甲”“红袖章”……活跃在田间地头、社区小巷、交通路口、景区景点,通过农技下乡、文明创建、交通劝导、文体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传递着爱心和善举。

    拥有强有力的志愿者队伍是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前提。在青原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主体力量正是这一道道“红色”的文明风景。

    该区坚持以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为龙头,部门乡镇及社会志愿服务队伍为支撑,构建了“1+10+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共建有志愿服务队伍229支,以党员干部“带头”、专业志愿者“合奏”、农民志愿者“常驻”的文明实践志愿者骨干总人数达到4000多人。

    该区从文明实践站的站长或成员中挑选了122名政治意识高、责任意识强、服务意识浓且在群众中有一定基础和威信的人员兼任民情观察员,制定了民情观察员制度,建立了民情观察员守则,有力地搭建起了文明实践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汇聚民智、解决民生的“直通车”。

    同时,积极引导各级青原好人、道德模范、乡贤能人、退职干部及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对象自发自觉地参与文明实践工作,打造了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杨慧芝,中国好人陈小青、朱润根,江西好人夏淑英、曾广东等为领队的志愿服务队伍,建成了一批常驻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标。

    精准化“建机制”

    将文明实践服务配送到群众心坎里

    该区有一名贫困户,是血友病患者,在区卫生健康志愿服务支队的精准帮助下,实现了由原先需要到省里拿药,变为在家门口就可取药打针的“微心愿”。这是该区推行文明实践“三配送”服务模式的一个生动实践。

    为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该区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服务模式,以区级文明实践中心为“中央厨房”,围绕发动群众、服务群众这个“终端”,建立了符合多元化需求的“量贩式”、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外卖式”以及契合个体化需求的“小灶式”多维度“三配送”服务模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

    随着“三配送”模式的开启,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迎刃而解。“杨慧芝群众工作室”志愿服务队化解矛盾,共创和谐;青原东固微马分队扶老帮困,助力平安;富滩镇张家渡“多彩志愿服务队”维护平安,扶贫解困,交通劝导,整治环境;河东街道梅苑社区“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队为留守儿童开展课业辅导、心理咨询等服务……深受当地群众的好评。

    “三配送”服务机制,有效地满足了多元化、个性化的文明实践需求,逐步实现了单向“送服务”模式向双向互动“你点我送”“你需我供”的服务转变,有效地解决了基层群众在精神文化层面最盼、最急、最忧的现实问题。

    实效化“强实践”

    将文明实践活动融入到群众生活中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重点是面向群众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新知识、新风尚,并让群众入脑入心。

    表演唱《七彩畲乡幸福长》、畲族特色舞蹈竹竿舞《畲族山歌唱起来》、小品《脱贫》、情景表演《婆婆也是妈》、歌舞《欢乐婆婆逛畲乡》、音乐快板《扫黑除恶齐动员》……“东固红歌会”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自编自导地共开展了文明实践活动演出200余场次,观看演出人数达3万余人次。

    “东井冈”红色故事宣讲、“农民丰收节”的举办、乡村广场舞的普及……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在青原大地无处不在、精彩不断。该区紧贴当地的实际,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等,将文明新风送入千家万户,真正地做到了在为民、惠民、助民中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该区坚持以“文明实践+”为统领,积极组织实施“春风”“夏凉”“秋实”“冬暖”等“四季歌”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大力开展“文明实践+典型活动,助力脱贫攻坚” “文明实践+表彰活动,激励担当作为”“文明实践+理论宣讲,筑牢宣传阵地”等六大融合活动,做到每年有计划、每季有主题、每月有策划、每周有安排、每天有活动,全区共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000多场次,受众人数达到15万余人次,用“看得见的载体”实现了“看不见的教化”。

 

当前:B2(2020年09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