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为民服务暖人心
——峨眉山市多措并举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报记者 李林晅

五十七号大院彩绘墙

 

    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解决房屋老龄化等问题;强化农村垃圾治理水平,美化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新农村;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让农民走上致富路,提升生活品质……近年来,四川省峨眉山市各个城市社区、乡镇聚焦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因地制宜推出多项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所急、所困,增进了民生福祉,增强了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无”小区焕新生

    “大院是开放式的,住户多,许多商贩拉着蔬菜水果就摆在楼下叫卖,声音嘈杂得很。”“在楼道里随便搭电线给电瓶车充电,根本无处下脚。”“大白天偷摩托车,还有偷盆栽的。”“冬天有时候连热水器都用不了。”……曾经,老旧小区的弊病困扰着峨眉山市胜利街道五十七号大院的300余户居民。

    不过,如今的五十七号大院已旧貌换新颜:干净整洁的路面、智能监控门禁系统、规范有序的停车位……“现在小区有了居民自治管理会,不仅小区环境大变样,生活也更舒心了!”居民刘君文说起小区的变化颇为自豪。

    五十七号大院建成于1984年,开放式的居住环境、薄弱的基础设施、卫生环境差、绿化少,居民满意度不高,是胜利街道片区内典型的“三无”小区。

    居民小区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也是城市品质的体现。伴随着居民逐渐追求高品质生活,有效改善小区居住环境成了五十七号大院的头等大事。2005年,五十七号大院成立小区党支部,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整治小区存在的问题。

    今年初,五十七号大院所在的胜利街道提出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核心作用,依据“一区一策”,在五十七号大院成立了居民自治管理委员会,号召居民自治,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提升小区治理水平,打造和谐宜居的小区环境,让居民住得安心。在胜利街道的指导下,由热心党员、退休老干部等组成的居民自治管理委员会在3月底成立后,第一时间依据小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大院环境提升方案。粉刷墙面、清理违规占地、安装不锈钢大门……一项项改造工作稳步进行。小区老人居多,居民自治管理委员会还发动成立了老年协会,将废弃房屋打造成老年活动中心,让老年人有休闲的好去处。

    “现在居民懂得自我管理了,比以前更文明了。”居民自治管理委员会成员李登山说。接下来,他们还将发挥居民自治管理委员会的作用,持续推动小区改造。

    一个村庄的“垃圾革命”
    
“2009年以前,村民都是用箩筐装满生活垃圾,倒在河边、田间地头或者山坡上、马路边,整个村子垃圾多到无法清理,到处臭气熏天。修了焚烧池,村民也不用。现在,乱扔垃圾的现象却越来越少了。”安全村党支部书记何平安对如今整整洁洁的村庄甚是满意。
    安全村是峨眉山市一个相对偏远的乡村。过去,由于居民生活习惯差,导致居住环境舒适性极低。2009年,安全村大力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引导村民摈弃陋习,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居住环境是否适宜关系到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进行乡村环境整治的第一步就是深入推进‘垃圾革命’。”何平安说。安全村以“党建+生态”为引领,通过“三牌工作法”全力改变苍蝇满天飞、垃圾到处堆的环境。通过让党员、干部到每家每户入户宣传,做思想引领的“令牌”,让垃圾分类真正地入民心。同时,设计制订了一系列垃圾分类处置方式、垃圾转运收费标准等,成为“垃圾革命”的“标牌”,让垃圾分类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组织全体党员带头开展垃圾分类,成为“垃圾分类”的“招牌”。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重点还在于村民。为了让广大村民自觉加入到“垃圾革命”中来,共建共护生活家园,安全村还探索建立了环境卫生评比制度,推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检查考核要点,在村委会宣传栏张贴评比一览表,按照优、良、差三个等级对村民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评比,对做得好的村民进行奖励,充分激发了村民参与“垃圾革命”的积极性。
    十余年来,安全村村民经过“垃圾革命”的洗礼,已和多年形成的随手乱扔陋习挥手告别。“村里的河道都看不见垃圾了。”何平安自豪地说。为了让村民长期坚持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村委会还制定了监督机制,配备了相关人员开展每周三次的巡查。

    蔬菜大棚里种出新希望

    7月23日,记者走进峨眉山市符溪镇战斗村。蔬菜大棚里,一个个饱满的茄子挂满了枝头,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不少农户趁着天气晴好,忙着采摘。“我们村是有名的蔬菜村,蔬菜种植也让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战斗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刚向记者介绍说。

    乡村振兴关乎村民的切身利益。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兴旺。近年来,战斗村通过盘活现有资源,以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在蔬菜大棚里种出致富新希望。

    据战斗村第一书记周英俊介绍,尽管战斗村是峨眉山市早菜发展的核心基地,但是并未形成蔬菜统一的销售产业链。“以前村民售卖时,卖相好的蔬菜才能被收购,这导致部分村民的蔬菜无法售出,村民的收入也就不敢保证。”周英俊说,2003年,在村委会老支书许泽晴的提议下,村里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让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户入股,由合作社统一售卖农户种植的蔬菜,承诺保证每位入股农户的收入。

    “现在每年我家保底人均有一两万的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生活也更好了。”蔬菜种植带来的收益让战斗村的村民们喜上眉梢。

    为了提高蔬菜种植效益,村委会还依托农民夜校、技术培训课堂等平台,定期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现在我们农户的种植技术是越来越高。”周英俊笑着说。目前,战斗村全村蔬菜种植规模现已达4900余亩。

    

 

当前:B1(2020年09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