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这一精辟论述启示我们,教育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对其成长、成才、成功至关重要。现实生活中,孩子出门是需要用到钱的,而如何教育引导孩子合理花钱、节俭用钱,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学校很有必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适当措施,对孩子花钱予以教育、引导、监督,以利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注重计划,防止随意花。孩子用钱须学会计划开支。在校上学,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得用够一个月的时间才行,不能只用两三周就没有了;一周的生活费得用够五至七天才行,不能只用三四天就没有了;管理零花钱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月的零花钱得用一个月的时间才行,一周的零花钱得用七天的时间才行。学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会同学生家长一起教育、要求、引导、督促孩子把生活费、零花钱分解量化到每周、每天,做到按计划用钱,不能寅吃卯粮,也不能吃了今天不顾明天,更不能吃了上顿不顾下顿。
适当灵活,允许自主花。教育、引导孩子合理地管钱用钱,很有必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计划性与机动性相结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人利物谓之仁”,教师和家长应允许孩子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乐善好施,支持孩子向遇到特殊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份爱心。
倡行节约,避免大手花。“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个人、一个家庭对节俭和浪费的态度,可以体现出其价值理念、教养水平和文明程度。教师和家长应该教育、要求、指导并督促学生养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并采取切实措施营造“反对浪费、倡行节约”的氛围,教育引导孩子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建设节约型家庭、节约型班级,参与并投身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实现由“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
实行奖惩,鼓励节俭花。“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浪费看起来是个人行为,实则侵蚀着公共资源,有损于公共利益,尤其影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学校很有必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奖惩约束、靠教育影响等措施,要求并教育引导学生和浪费恶习作坚决的斗争,尤其应增强对食物尊重、珍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倡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从节约“每一个铜板”做起,从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做起,努力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