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催开幸福花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倾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品牌
薛克

 

    免费公交,十五年免费教育,学生校服免费配发,政府为辖区居民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是一个洋溢着幸福感的地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上党区作为全国试点之一,紧紧围绕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提升四大能力”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统筹谋划、同步推进,集中力量融通机制、融合资源、融入日常,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志愿服务精准化、文明实践常态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上党模式”,在服务群众中春风化雨、润泽人心,全力打造上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品牌。

 

    融通机制  常态化活动

    “布谷驿站”汇集文明实践热情

    “‘布谷驿站’以志愿服务为主线,通过积分兑换,激发群众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热情。积分可以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在农家书屋借阅图书、参与图书评论、帮助整理书架等方式获得,在脱贫攻坚中创业就业、获得荣誉、保持良好户容户貌等也可以获得加分。”上党区苏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办公室副主任王火云说。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常态化开展,运行机制是重要保障。为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活动“付出、积累、回报”机制,上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上党区扶贫开发中心联合,创新设立了“布谷驿站”。“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布谷鸟自古就被视为劝耕之鸟,寓意勤劳,催人奋进。“布谷驿站”将志愿服务、脱贫攻坚、“学习强国”平台、农家书屋有效结合,由扶贫“爱心超市”提供兑换物品,不足部分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从经费中补充,群众每月都可用积分在“布谷驿站”兑换物品,改变了以往志愿者单向服务的状况,将志愿服务受益人群延伸至志愿者本人,激励更多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让爱心双向循环,有力保障了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常态化开展。

    同时,上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建立健全组织保障、经费保障、督查考核和激励机制,推动工作开展。明确了中心(所、站)负责人由区、乡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担任,志愿服务总队(大队、中队、分队)负责人由各级行政主要领导担任职责;建立健全中心、所、站工作制度,细化建设标准,完善各级志愿服务队建设方案、工作职责、服务内容和全年工作计划,建立宣传部部务委员包镇联村制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经费保障;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纳入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年度考核,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出台《长治市上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嘉许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上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确立了“一月一主题、月月有特色、月月有活动”的工作思路,不断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丰富志愿服务文化内涵,真正让志愿服务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融合资源 线上线下一体化

    示范带动全区覆盖

    “现在村里的农家书屋不仅能看书,假期里退休的老干部还给孩子们进行免费的书法培训,让孩子们多学点传统文化,家长孩子都高兴啊!”上党区贾掌镇图书分管管理员王志强说。

    上党区着眼于用足用好现有的阵地、人才等资源,按照“五大平台”要求,建立志愿服务专家库、志愿服务项目库、文明实践基地库,对人才队伍、服务项目、活动阵地、经费等资源进行高效融合,打破地域和部门隔阂,形成共建共享共用的良好局面。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一调度指挥、所站分工落实、三级无缝对接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体系初步形成。

    线下,上党区优化配置,整合区、乡镇、村三级的幸福广场、文化中心、党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各级文化活动阵地、中小学校、科普大篷车、农家书屋、文体广场、乡村卫生医疗机构等资源,着力打造“五大服务平台”,统筹使用、协同运行。“五大服务平台”分别由区直单位牵头运营,若干部门配合,将散落于全区各处的宣讲、文化、健身、科普、教育等2000多个公共服务阵地、场所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构筑起“遍布城乡、点线结合、群众便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根据功能定位和地域特色,设立理论政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未成年人教育、党性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培养等十大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基地、400余个实践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村从2019年的24个扩展到今年的60余个,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在融合阵地资源的同时,上党区还积极融合各类队伍和活动资源,对志愿者实行双线管理,志愿者日常管理由注册登记单位负责,志愿服务时由活动发起单位负责,并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根据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和活动地点进行统一调度,实现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为打破原来各部门活动自行开展、服务基层不均衡的问题,上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移风易俗、疫情防控、环境整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与各职能单位协调,全盘统筹安排活动开展,最大限度地惠及全区群众。同时,统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等资金资源,集中力量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村。

    线上,上党区在手机客户端“上党门”开通了“上党文明实践云平台”,开设“有需要您说话”“有活动我参加”“志愿者招募”三大版块,通过“活动发起、管理员审核、招募发布、活动开始、信息回传、活动评价、活动记录”七个环节,形成“线上线下互联、需求服务互通、指导反馈互动”的“三互”平台管理模式,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到屏端、指尖。今年年初,“上党文明实践云平台”又增设了“人工服务”“微课堂”“微文化”“微视频”“最美志愿者”“积分超市”版块,实现了人机融合、资料回传、信息查询、积分兑换等新功能,进一步增加了平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融入日常 志愿服务精准化

    “幸福花儿”朵朵绽放

    11月26日中午11点多,位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的“一家亲”幸福餐厅已经坐满了老人。“有200多人,大多是附近的老年人、贫困户,以及一些环卫工人、志愿者,我们为他们提供免费午餐。”餐厅管理员说。

    “幸福餐厅只有一名厨师是雇的,其他都是志愿者,有些老人也时常择菜、洗菜,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上党区文明办主任宋伟玲介绍道。

    这家幸福餐厅由上党区政府免费提供场地、“一家亲”公益协会筹办,餐厅经费均来自社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的捐赠。自2019年5月开办以来,已有39895人次用餐,投入志愿服务4536人次。

    在上党区,幸福餐厅并非一枝独秀,还有幸福讲堂、幸福剧场、幸福大学与之交相辉映。

    幸福讲堂,运用长治市“新时代理论直通车”、线上课堂和各所站理论宣讲平台,以理论宣讲志愿特色中队全年活动计划为基础,涵盖卫生健康、科技科普、传统文化、移风易俗等内容。“乡音大喇叭”“好人长廊”“科普大篷车”“农业知识微信群”……幸福讲堂以不同形式开展在公共广场、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融入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

    幸福剧场,整合“百姓剧场”“非遗小剧场”,由本土文艺志愿者领衔创作,把理论语言“翻译”成方言土语,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有宣传教育功能、富有上党特色的各类文艺节目,每周在各个小剧场定时演出,突出趣味性、通俗性和大众化,让党的新思想真正在群众中“活起来”“动起来”。同时,上党区组建“文艺宣讲小分队”“文艺轻骑兵”,长期坚持把精彩节目送到农村厂矿、基层一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新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幸福大学,以“党管、为民、共享、合作、奉献”为宗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32间文化活动室,引入10余家社会培训机构,由政府免费提供场地,社会培训机构提供免费培训,周一至周五为幸福大学学员授课,全区居民每人每年可免费享受30学时的课程。为照顾在职人员,还专门开设了18点至20点的晚班培训。

    结合大量走访调查结果,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五大工作内容,上党区精心设计了理论铸魂、教育树人、文化修身、科普启智、健康强体、扶困暖心、文明养德7大类60小类的志愿服务“菜单”,并对“菜单”实施动态化管理,确保供需信息始终精准对称,切实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差异化需求,围绕群众的身边事、贴心事做好幸福文章。

    “文明在心,实践在行,文明实践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今年4月22日,在上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进会上,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延节强调,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积极履行各自职责,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打造一批上党“幸福”品牌的特色活动,为“四宜”新上党的建设贡献文明实践力量!

    如今的上党大地,乘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东风,处处涌动着文明实践潮,时时唱响着文明实践歌。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机制更趋完善、活动更具特色、志愿服务更聚人心,上党的幸福之春会来得更早,上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答卷会更加精彩。

 

 

当前:B4(2020年12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