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全域宣传全面推广助力垃圾分类落地见效
谭琳  邓萨

 

    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如何让公众了解分类、愿意分类、方便分类?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为将垃圾分类的知识内容有效地传入千家万户,惠州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各类活动引导大众增强生态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形成多维化宣传教育体系

    在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工作上,惠州市形成了上下贯通、内外联动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了多维化的宣传教育体系。

    “看了《惠州日报》刊发的垃圾分类报道,才知道惠州对厨余垃圾的规范收运处理形成了体系,给我们做好分类增加了信心。”市民欣怡点赞道。

    2020年以来,惠州市不断深化“线上、线下”宣传阵地,引导居民实现从“要我分”到“我要分”的转变。市、区两级媒体多次刊播垃圾分类的主题新闻、公益广告等,目前,全市组织开展了垃圾分类专项工作培训会12场,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发布的宣传累计有1500多篇(条),让市民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和抗疫英雄代表刘家怡、陈树贤一起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真的很有意义。”2020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由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承办的“参与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市民”亲子趣味运动会在市区红花湖景区举行。活动中,作为抗疫英雄的代表,惠城区中医医院的护士刘家怡和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陈树贤成为惠州市“垃圾分类宣传推广大使”。他们带领环保志愿者,向市民宣读垃圾分类倡议书,并带领环保志愿者开启“垃圾分类健步行”,在红花湖绿道一边慢跑锻炼一边随手捡拾垃圾,倡导垃圾分类新时尚。

    2020年以来,惠州开展线下宣传活动超过100场,走访入户宣传约50万户,派发倡议书13万份,宣传手册79万份,宣传海报12万份,宣传标语、横幅600余条,刊播楼宇电视4000多部。广大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居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得到稳步提升。

    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宣教模式

    惠州市构建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垃圾分类宣教模式,将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学校素质教育有机结合。通过编制“惠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中小学科普读本”,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幼儿园、中小学校的教育内容,常态化地组织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和实践等活动。

    9月初,全市在惠州学院、123所中小学、165所幼儿园开展了“惠州开学第一课·垃圾分类进校园”主题活动,共计发放了8万只环保袋、8万本笔记本。

    通过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学生心中播下了垃圾分类这颗文明的种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等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当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员,引导学生将垃圾分类的理念传播到家庭,把所学的垃圾分类知识向家长宣传,并监督家长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另外,全市范围内还公开征集了垃圾分类的卡通形象,以鹅为原型的四个小超人成为惠州市垃圾分类的卡通形象,进一步提升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影响力和辨识度。

    多形式多载体宣传垃圾分类

    惠州市将垃圾分类理念融入“百花齐放”的宣传活动中,让市民在不知不觉中牢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让垃圾分类工作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今年,惠州市举办了以“岭东雄郡耀南粤、垃圾分类我来拍”为主题的垃圾分类摄影大赛,通过摄影的方式记录惠州垃圾分类工作的举措、经验、成效,动员和凝聚各界力量,多角度地展示惠州垃圾分类各类设施、人物故事、活动风采,向广大市民科普垃圾分类知识。

    同时,通过开发“惠州生活垃圾分类”APP、“惠城垃圾分类”小程序,设置了垃圾分类指引、有奖知识问答、教育课件、分类咨询等模块,累计访问人数达4万余人;开设垃圾分类抖音账号,创作推出了垃圾分类系列广播剧、童话剧;充分运用手机端的宣传渠道,通过设置人群地域、兴趣、职业等标签精准投放垃圾分类的科普短信等,使垃圾分类知识覆盖了惠城中心区120万名的活跃用户。

    此外,依托市团委的志愿者服务队,全市共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57场。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日渐深入人心,进一步助力惠州市垃圾分类工作跑出加速度。

 

当前:3版(2021年01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