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的好儿媳齐敏
今年62岁的齐敏,是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芳草街道蓓蕾社区居民。40年前,22岁的齐敏跟随支援三线建设的父母从黑龙江来到成都,后经人介绍与丈夫陈茂昌相识、相爱并结婚成家。1998年,齐敏下岗回家成为一名全职主妇,全身心照顾着一家人的生活,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给予家人爱与关怀。几十年来,自小因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的她支持丈夫事业,侍奉年迈婆婆,用爱与关怀在这个平凡之家演绎着动人的亲情故事。
悉心照顾年迈婆婆
“妈,该起床吃早饭啦,今天我烙了您爱吃的葱油饼……”1月5日早上8点30分,冬日的暖阳倾洒在蓓蕾社区蓓蕾西巷2号院的居民楼上,和往常一样,齐敏在将早餐准备好后,敲响了101岁婆婆刁玉芳的房门。得到婆婆回应后,齐敏推开房门来到床前,将婆婆今天要穿的衣服裤子放好,再将婆婆扶起来坐好。“来,赶紧将衣服穿上,别着凉了。今儿又降温了,我们穿前阵子新买的棉衣和羽绒裤吧。”齐敏一边跟婆婆说话,一边迅速为其穿上衣服、裤子,戴上帽子,系上自己亲手织的围巾。在为婆婆穿戴整齐后,齐敏又从洗手间打来一盆水,为婆婆洗手,洗完手后,再打来水,给婆婆洗脸、刷牙。待婆婆洗漱好后,齐敏又将婆婆的便盆拿到洗手间倒掉、冲洗干净。
在齐敏为婆婆穿衣洗漱的间隙,70岁的丈夫陈茂昌已将早餐都摆上了桌,待齐敏将婆婆扶到桌旁坐好后,一家三口开始吃早餐。“来,妈,这是您爱吃的葱油饼,您消化能力不好,不能贪嘴哦。”齐敏一边将葱油饼递给婆婆,一边叮嘱她不要吃太多。
早餐吃完后,齐敏便扶着婆婆在家里走几圈,消消食。“今儿天气不错,太阳都照进阳台了,过去晒会儿?”走了一会儿后,齐敏建议婆婆去阳台晒晒太阳,在得到婆婆的同意后,她将婆婆扶到阳台的椅子上坐好,自己又回客厅为婆婆拿来了暖手宝。然后,闲不住的齐敏又开始收拾屋子、手洗婆婆的贴身衣物。
“去年天气好时,我们还带她到楼下散步、晒太阳、看热闹,疫情发生后,她就再没下过楼了。现在年纪大了,行动不那么方便了,一刻也离不了人。”齐敏说。
让“好吃”婆婆吃好
“妈,您想吃啥,回锅肉?烧排骨?烧牛肉?还是炖猪蹄?”齐敏每次出门买菜前,总会询问婆婆想吃什么。已过期颐之年的刁玉芳,虽然行动不那么方便了,听力不那么好了,但能吃能睡,身体还不错。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老成都”,她也很“好吃”,爱吃肉,爱吃辣,齐敏夫妻二人每天都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
“以前上班时幸好有婆婆帮衬着料理家务、照顾孩子,我们才能专心地投入工作,现在她年纪大了,也是我们照顾她的时候了。”据齐敏介绍,丈夫陈茂昌自2010年退休后,便和她一起在家照顾母亲。“虽然丈夫并非婆婆亲生,但他自幼由婆婆养育,母子俩感情特别好。”齐敏说。
入冬以后,刁玉芳吃完午饭就喜欢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齐敏会将剥好的橘子和切好的苹果放在盘子里,方便婆婆。一起生活了几十年,齐敏对婆婆的生活习惯早已熟知,每天给婆婆准备的食物既保证了正常的营养摄入,又把控好了份量。
孝老爱亲家风传
“妈,洗手间已经暖热了,咱把衣服脱一脱,去洗澡啦。”刁玉芳爱干净,每隔两三天便要洗个澡,每当她要洗澡的晚上,齐敏早早便把洗手间的浴霸打开,将屋子暖热。近几年,随着婆婆的年事越来越高,行动愈发不便,洗澡都是齐敏帮着完成,陈茂昌则一直保持着给母亲洗脚、剪脚指甲的习惯。
早些年,齐敏从单位离开时领到了一笔钱,正好听别人说有给老年人一次性补缴社保的机会,她想到婆婆一辈子没有工作,没有缴纳过社保,便毫不犹豫地拿出钱给婆婆办了一次性补缴。至今,说起这件事,刁玉芳都一个劲儿夸儿媳妇好,想得周全。“儿媳妇打心底对我好,悉心照顾着我的生活,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有这样一个好儿媳是我们家的福气。”刁玉芳对记者说。
多年来,齐敏用朴实的言行默默诠释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她和丈夫的熏陶下,儿子陈齐对奶奶也格外孝敬,如今35岁的他虽早已在外居住,但他隔三差五便会抽空回家看看,每次都会给三位老人拎许多好吃的。“爸爸妈妈时常教导我家和万事兴,家人之间不分彼此,要相互关爱,相互扶持。”陈齐打心底里感谢父母让他自小生长在一个幸福之家。
齐敏一家的事迹在社区邻里间广泛传播,影响了周围的一个个家庭。“母慈子孝,老太太好福气,儿子儿媳妇都孝顺贴心。”说起齐敏一家,与齐敏做了几十年邻居的何平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