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民心
——青海省海东市以文明实践树文明新风
本报记者  李林晅

 

    1月2日早上9点,随着几声清脆响亮的锣鼓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旅游客服中心广场上热闹了起来。来自互助县威远镇南街社区的100余名老年人精神饱满地投入秧歌舞、乐器演奏等节目排练中。在熙熙攘攘的排练大军中,薛继承和他的文艺社团尤为引人注意。社团里有拉二胡的、有跳扇子舞的,还有打快板的,“大家都是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现在正为县里的迎新春文化活动做准备。”薛继承期待团队能呈现一场完美精彩的演出。

    气氛热烈的文艺节目排练,只是海东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个缩影。2019年以来,按照党中央、青海省委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决策部署,海东市在乡村、学校、社区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工作,积极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文明实践如春风化雨般沁人心、润民心。

    移风易俗增加幸福指数

    “宴请标准:450元,邀请规模:50人,礼金:10万元……承诺人:韩自力哈。”2020年11月26日,在海东市循化县清水乡乙麻亥村驻村干部韩学勤和村红白理事会成员韩学文的监督下,韩自力哈签完《清水乡移风易俗承诺书》后,在众人的祝福中与爱人顺利成婚。而他们节俭却又隆重的婚礼,正是近年来海东市循化县把移风易俗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重要内容推进的一个案例。

    循化县素来以“人情重”“彩礼高”闻名,2018年,当地婚丧嫁娶等事宜攀比之风更是达到了顶峰。“结婚彩礼费高达23万元,再加上金银首饰钱、开箱钱、办宴席钱等,一场婚礼办下来少则30万元,多则50万元。”循化县文明办工作人员马成龙告诉记者,这样的攀比、斗富让当地群众“苦不堪言”。而对于2017年全面脱贫的循化县来讲,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首先要移刹住“攀比之风”。

    一系列革除乡村陋习,倡树文明、科学、健康的新风尚陆续落地。从2018年开始,循化县相继出台《循化县关于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指导意见》《循化县移风易俗补充意见》等制度规范,规定红白事操办规模、费用等减轻人情负担,成立移风易俗办公室、村红白理事会等宣传移风易俗,设立村监督委员会、移风易俗举报电话,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促进形成社会良好风尚,打造文明新风拂循化志愿服务队,定期举办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弘扬节俭好风气……两年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逐渐成为老百姓的共识。

    如今,循化县移风易俗各项工作日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县民风正了、乡风文明了。“随着移风易俗的大力推进,村民们的经历负担轻了不少,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马成龙告诉记者。

    便民惠民“点亮”百姓生活

    2020年11月27日下午3点多,在海东市平安区化隆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邻里影院里,65岁的姚志秀和老姐妹们正坐在沙发上认真地观看抗战电影。退休后,化隆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了姚志秀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她告诉记者:“每周一三五先约着去跳广场舞,然后再来这里看电影,生活充实了不少。”

    近年来,海东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坚持“文明实践为民 文明实践惠民”,以高质量服务“点亮”百姓生活。

    紧紧围绕城市党建一体化发展战略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联互动”战略,以化隆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础,海东市平安区创新打造了以“181”为服务构架、集合了八个主要服务功能区的平安区化隆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居民的“温暖驿站”。在这里,居民看书读报、挥毫泼墨、跳舞唱歌,享受文明实践带来的红利。

    循化县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建成涵盖志愿者活动室、新美术工作室、阅览室等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的青少年器乐大赛、阅读活动等让居民生活多姿多彩。积极拓展志愿服务功能、拓宽志愿服务基地,实现便民“零距离”。时代之声服务队、绿色家园服务队、多彩循化服务队等33支志愿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村头巷尾讲政策、送春联,开展扶危济困、人居环境整治、知识普及、文明创建等活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截至目前,循化县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达4500余人次。

    互助县开展“六学六育”主题教育活动,依托县乡村三级文化馆、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阵地,文明实践红色教育、乡村振兴、未成年人教育、科技普及等8个文明实践示范基地,让党的理论、惠民政策、传统文化等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全国第七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李洪占为名誉队长的“绿色家园”李洪占志愿服务队、曲艺宣讲志愿服务团等品牌志愿服务队伍精准化、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温暖民心。

    化隆县多所农民夜校结合文明实践开设的政策解读、技能培训等课程着力帮助农民鼓了钱袋子,富了脑袋子,成了乡村振兴路上的加油站。

    以文化人弘扬文明新风

    去年7月,让海东市高铁新区学校三年级学生逯渔琳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古诗文诵读等级第三年被评定为“优秀”。尽管逯渔琳已连续两年获得古诗文诵读“优秀”,她却不满足于此,“争取每年都取得优秀,这样等到九年级毕业的时候我就能拿到古诗文诵读证书啦,这是对我古诗文学习成果的肯定。”逯渔琳对连续获得“优秀”充满信心。

    “编写《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并配套《古诗文诵读等级证书》,督促一年级至九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古诗文学习任务,是学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从文化熏陶着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文明素养的重要举措。”高铁新区学校校长马洪军告诉记者,学校被确定为平安区文明实践示范基地后,立足学校实际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持续开展系列文化活动让文明入心、入脑。“学校还鼓励学生午间习字练习、午后唱红歌,早晨诵读经典古诗文撰写读书笔记等,培育学生品格,让文明实践在校园‘升温’。”

    高铁新区学校古诗文诵读等级评定等举措是海东市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体现。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海东市大力举办的五星级文明户、移风易俗先进乡镇、移风易俗先进家庭评选,以及循化县开展的新时代好青年评选等活动传播着文明新风,传递着文明理念。互助县相继建成的传承非遗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文明实践示范基地和示范点是各村镇人气最旺的地方,开展的800余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及“讲文明、树新风”“我们的中国梦”等一系列公益电影展播“加码”群众幸福生活,县级专业歌舞团、花儿艺术团、秦腔业余剧团深入农村、社区为群众带去欢声笑语。

    文明实践润物无声聚民心,在海东市,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不断推进,崇德向善逐渐成为群众的生活方式,文明成为城市进步的注脚。

当前:B1(2021年01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