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插上文明的翅膀飞翔
——广西桂林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回眸
韦凤云

 

    多年来,广西桂林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的理念,把创建过程作为提高执政能力、造福城乡群众、改善人居环境的过程,以创建促文明、以文明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

    政治上凝聚创建共识

    “一把手”抓创建,“一把尺”推创建

    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最高奖项,为了明确创建文明城市的决心和信心,凝聚创建共识,桂林市坚持“一把手”主抓的责任制,确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创建工作指挥部指挥长,做到创建工作“四纳入”:纳入常委会工作要点、绩效考评体系、各级财政预算和市委、市政府重要日程。同时,建立包联工作机制,实行包干、包片、包解决、包提升“四包”。

    在推进创建工作的进度上,桂林市坚持“一把尺”衡量,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市创建办紧扣测评标准,把创建任务细化到人、分解到点,采取“黄雀”精准督导法,实现主体责任体系全覆盖。

    推动6个城区全面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最后一公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市直各单位开展行业管理与创建指标并轨落实、并轨考核及深入社区开展“双报到”志愿活动。

    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为民办实事”金点子活动,将“金点子”工作组纳入创建办常设机构。“金点子”工作组成立至今,共收到上万份市民意见,其中正式形成8184份金点子处理签,已办结7826件、办结率达95.6%,有效地解决了一批市民反映强烈、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

    做法上科学构建城市新局

    “一体化”推进,老城新区联动发展

    城市科学发展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桂林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新城、疏解提升老城”的要求,一体化推动城市发展。

    在城市规划布局上,桂林市坚持老城新区统一规划、联动发展。其中,老城区“疏解提升做减法”,完成了“北通南畅、东拓西联”工程。先后实施了城市轨道1号线、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推进塔山、福隆园等十余个片区改造,提升车站码头、停车场等设施;累计拆违167.13万平方米,建成“两江四湖”二期和临桂新区水系,新增2个“两江四湖”的游览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81%,品位休闲之都焕发勃勃生机。

    新区则“产城互动做加法”,形成了“七纵九横”主干路网和“山环水绕”山水新城格局。通过建设高新区、经开区、高铁园,打造了信息、生态食品等八大产业集群,建设了万亩华为城、桂林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城市产业支撑得到全面加强。推进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市政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机扫率超80%。实施最严城市管理绩效考评,有效地治理了城市乱象,山清水秀环境美成为常态。

    通过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桂林市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完善了城市功能,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多项荣誉。

    思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桂林市坚持“一条线”贯穿,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行业、全领域践行,在全市上下掀起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高潮,铸就城市灵魂。

    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升舆论引导水平,推动网络宣传监管,传递文明风尚;加大公益广告的宣传力度,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加强道德实践,落实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的宣传。

    开展19个领域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开展丰富的文化文艺惠民活动,突出“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的宣教作用;开展“文明进社区、真心访民情”“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系列主题活动,让文明深入人心。

    如今,全市志愿者注册人数超过常住人口的19%,活跃度达67.28%,位居广西前列。桂林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市民对创建工作的满意度超过98%。

    通过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桂林成功塑造了“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山水城市形象,形成了“爱国爱家爱桂林,讲德讲孝讲文明”的城市人文精神,彰显了“一城文化满城绿”的桂林风韵,韵味独特的国际旅游胜地文明城市品牌更加闪亮。

当前:B2(2021年01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