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执业医师法修订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医师总数达386.7万人,他们心怀大爱、救死扶伤,护佑着亿万人民的生命健康。
1月20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执业医师法进行修订。这是该法自1999年施行以来的第一次大修。此次提请审议的医师法草案如何保障医师权益?将怎样推动我国医师队伍建设?笔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新增保障措施 强化医师执业安全
一段时间以来,暴力伤医事件屡屡成为社会焦点,如何从制度法律层面为医师铸好执业盾牌、促进医患和谐,是草案关注的重点。
此前,“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场所,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扰乱其秩序”“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已被写入2020年6月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在此基础上,草案新增一章“保障措施”,进一步规定,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有效防范和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说,这一规定也强化了刑法修正案(九)将“医闹”入刑的法律规定,对防止暴力伤医、维护医护人员执业安全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该章还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医务人员提供职业安全和卫生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医务人员发生事故伤害或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疾病、死亡,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等。
弘扬职业精神 严格医师执业管理
有权益就有义务,草案在对医师合法权益保障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同时,也对医师依法严格执业,切实维护患者权益作出了规定。
草案拟将弘扬医师崇高职业精神等新理念入法,规定了医师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对医疗行业的冲击以及价值观的变化,医师在执业中面临的利益冲突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重申医师职业精神的根本原则和价值显得尤为重要。”邓利强说。
草案规定,医师要遵循临床有关操作规范和医学伦理规范;医师进行医学研究和试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征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明确同意;医师实施药物治疗应当坚持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原则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医疗卫生法制研究室主任曹艳林表示,草案从执业道德、病人紧急救治、病情说明与知情同意制度的遵循、合理用药等方面对医师依法严格执业作出规定,保障患者权益。
此外,草案完善了违反医师执业规范的法律责任,从多维度架构了医师的管理制度,为医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吸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
草案积极总结疫情防控的成功经验与做法,规定国家建立适应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遇有紧急情况以及国防动员需求时,医师应当服从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调遣。
“传染病防控需要多点监测,一线医师起着重要的哨兵作用。”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郑雪倩说。
草案规定,医师发现传染病、突发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时有及时报告的义务。为了鼓励医师积极参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草案规定,对在预防预警、救死扶伤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医师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把好入口关 优化医师队伍
高素质的医师队伍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曹艳林表示,草案重点关注把好医师队伍的“入口”,实现培养与使用的紧密衔接。这些规定将有利于优化和完善医师培养体系,促进医疗质量提升。
草案规定,国家制定医师培养规划,加强医教协同,完善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体系;国家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健全临床带教激励机制,保障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待遇,严格培训过程管理和结业考核。
“值得注意的是,草案突破了既往的管理思路,将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最低学历由中专提升为大专,医师学历层级提高有利于优化和完善医师培养体系,提升医疗技术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郑雪倩说。
(新华社 温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