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今年1月1日,民法典施行。这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切实有效实施民法典,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需要在适用法律、遵守法律、完善法律等方面共同着力。
正确适用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民法典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翔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行政机关在法律执行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在贯彻落实民法典的过程中,行政机关要注重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通过正确适用、严格遵守民法典,规范各类行政活动,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以实施民法典为契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各类权益纠纷通过司法审判实现定分止争,在审判中正确解释和适用民法典,是将民法典落到实处的关键。司法机关应秉持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理念正确适用法律、确保公正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应加强对民法典适用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办案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维护民法典权威。
推动全面守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民法典第五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民法典尊重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鼓励民事主体通过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形成相应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对自己的民事行为负责。民法典既保障人们自由地追求权利、实现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要求人们正确行使权利,遵守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公平公正等原则,防止权利滥用;强调人们在行使自身合法权利的同时,不能损害他人合法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在民法典实施过程中,应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提升公众法治素养,弘扬法治精神,引导人们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规范。通过民法典的宣传和实施,培养具有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契约意识、责任意识的守法公民,积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强大内生力量。
适应时代要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民法典的编纂立足解决时代问题,积极回应信息技术、生命技术等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为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例如,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明确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第一千零三十四条到一千零三十九条,用6个条款的规定编织起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网。在民法典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将民法典对个人权利的保护落到实处。同时,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变化,民法典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充分发挥民法典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作者为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