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襄垣县:大力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 “百千万”工程  打造特色样本
思瑜

 

    近年来,襄垣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积极探索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新思路、新方法,大力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千万”工程,打造独具特色的“襄垣样本”,促进了文明生根、实践成风。

    盘活资源

    文明实践有载体

    襄垣东湖畔,6座木屋、1座玻璃屋造型独特,临湖而立。这里是东湖综合文化空间,也是新打造的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该实践基地建筑面积超2100平方米,内设城市书房、书法馆、亲子阅读馆、非遗传习馆等七大主题空间,形成了集读者交流、图书借阅、文创产品研发、游客驿站、非遗传习展演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在东湖边走累了、玩累了,正好在这里坐一坐、歇歇脚,看看书、赏赏景、听听戏,很惬意!”“东湖综合文化空间,建在了咱老百姓的心坎上!”近年来,襄垣县积极做好统筹调度,建好用好阵地,打造了百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并制定了《襄垣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了挂钩指导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联系制度、活动信息报送等制度。同时,按照“整合、融合、创新”的原则,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面上统筹建立五大平台,在线上落实公共资源开放共享。尤其是2020年,襄垣县高标准地打造了县级平台(基地)超过100个,乡镇、村平台(室)1500余个,初步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

    用活队伍

    文明实践有主体

    “各位父老乡亲,请大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不要走亲访友和聚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襄垣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穿梭在大街小巷,让“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深入千家万户。

    襄垣县按照“1+11+298+N”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模式,以襄垣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为统领,整合11支乡镇志愿服务分队、298支村(社区)志愿服务小队,通过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组织“孵化器”作用,在“N”上下功夫,在组建党员志愿者协会、文化志愿者协会等12支志愿服务队伍的基础上,又成功孵化了心丝带志愿服务团、太行义务救援队、山西大学固废利用志愿服务队等特色志愿组织。目前,全县共组建1460余支志愿服务队,长期参加志愿活动的人数达到3万余人。

    为使志愿服务更精准、更高效、更深入,襄垣县积极推进线下线上互动结合,去年以来,县志愿宣讲团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视频宣讲,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县爱心公益协会推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公益项目,对农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进行巡访联系……

    激活品牌

    文明实践有特色

    “娘,您辛苦了,请喝杯茶吧!”2020年6月6日,襄垣县善福村举办了“孝亲敬老周”活动,20多位老年人和子女们齐聚一堂,共同体验“抱抱您”“敬茶”等活动,现场令人热泪盈眶。

    回家看望一次父母、陪老人吃一顿团圆饭、为老人捶一次背、陪老人说一次知心话、帮老人打扫一次房间、交付老人一次赡养费……襄垣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县农村开展了“孝亲敬老周”活动,打造“六个一”品牌,倡导优良家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襄垣县着眼于服务群众、致力于盘活资源,在打造特色品牌上不断发力,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引领性和可复制性的文明实践路径。目前,全县各级各部门共组织文明实践活动1万余场(次)。

    此外,襄垣县积极打造“一乡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王村镇、上马乡侧重于围绕“农耕文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北底乡作为襄垣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所在地,着力做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洛江沟村建成了油用牡丹示范基地,举办牡丹文化节,使乡村美、乡风淳;郄家烟村把好人事迹“亮出来”,打造“好人广场”,让道德的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当前:B2(2021年02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