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我们兄妹几个都会争着给父母置办年货:大哥买了米、面、油;小妹送去了糖果、瓜子。而今年,我送给老父亲的是一份特殊的“礼物”——父亲列出想看的书单,我负责买单。
父亲曾是一名村小教师,退休之后,依然保持着每天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在他的书房里,有两个高高的书架,里面一排排全是父亲这些年的藏书。父亲笑言:“这是李家最值钱的‘不动产’!”父亲的书案上,有厚厚两大摞本子,是父亲在一个个冬晨春晚,写下的读书笔记。抽斗里的红色硬皮笔记本,珍藏着父亲写给妻儿的诗和文章。
母亲戏称父亲为“书痴”。书对父亲似乎有着特殊的魔力,捧起书来,总是废寝忘食。每天早饭后,父亲总会戴着老花镜,坐在书桌前,一会儿在书上画,一会儿在本子上记。母亲劝他:“老李,累了就起来走走,你整天就知道趴在桌前用功,是想和孙女一起考大学呀?”父亲呵呵笑道:“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周末,我回娘家看父母,顺便把父亲列好的书单要过来,准备照着买。第一行是父亲自己要看的书:《古诗词鉴赏》《人间词话》《人间草木》,第二行是父亲送给母亲的书:《百姓家常菜》《种菜教室》,第三行是父亲准备送孙子的书:《笠翁对韵》《十万个为什么》。
父亲再三叮嘱我:“花儿,你要抓紧时间把书买回来啊。过年了,咱不能光想着吃喝玩乐,还要学习充电。我和你妈得给咱家带个好头!”我看着父亲认真的样子,笑着伸出了大拇指。
年少的记忆里,每逢过年,父亲除了给我们买新衣外,还会送书给我们。我上初一那年,父亲带回来一叠书,有送我的《少年文艺》、妹妹的《海的女儿》、哥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给表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每一本书,父亲都细心地包好书皮,并写上我们的名字。父亲递给我们书时,总要郑重地说:“只要打开书,就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都要好好看,过几天要考试的!”煤油灯光下,我们依偎在父亲身边阅读的情景,是我童年里最暖的记忆。
今年春节,父亲劝我们:“今年特殊情况,还是在家里呆着最好。在家读书,也是一种旅行,一日间可神游大江南北,案头的山山水水,一样可以陶冶情操的!”我望着父亲,连连点头。
平时,我也买了不少书,忙忙碌碌的日子,买回的书落了浮尘,有的才只读了几页。趁着过年休闲时光,陪老父亲一起读书:读一读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感受她的通透豁达,学着去爱世界上的一株草、一朵花;读一读父亲案头的那本《平凡的世界》,让心底的梦想生生不息,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无尽的美好。
老父亲最欣赏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读书应该这样,做人也应该这样。
“读书能继世传家,家蕴书香家风正。”新春的大好时光里,看着年过八旬的老父亲,和挚爱的家人一起,坐拥书卷中,静心品读,是我眼里最暖最美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