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名山区实验小学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纪实
成立于1906年的雅安市名山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名山区实验小学”)迄今已有115年的历史。在115年的办学历史长河中,名山区实验小学以“行孝、行善、行礼”的三行文化为精神内核,以文明向善为精神面貌,以“习惯好、身体好、学习好”为教育目标,以“教育生活化,教学兴趣化,学生个性化”为学校建设发展主题,始终秉持“小学大爱,以德育人”的办学思想,扎实落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营造了浓郁的教育氛围,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个性化的发展。
2020年11月,名山区实验小学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优美环境陶冶学生品性
学生在温馨休闲小站里认真温习书本知识,悬挂了名人名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墙启迪学生心灵,教室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日前,记者走进名山区实验小学,校园处处散发着文明气息。
名山区实验小学以创建文明校园为契机,从美化环境入手,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名山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吴子虹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不断升级改造校园环境,精心规划、合理布局校园空间,构筑了人文环境新景观。一方面,学校扩大绿化面积、翻新操场等,并修建了集绿色、休闲等为一体的温馨休闲小站,将“习惯好、身体好、学习好”“三行行万里 三好好一生”等蕴含学校特色文化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学校的环境建设中。另一方面,学校紧紧围绕“小学大爱”,处处体现“爱”的元素。悬挂在教学楼醒目位置的“小学大爱”标识、矗立在操场边的“爱”字石碑、校园里各处玻璃橱窗内张贴着的各年级学生创作的与“爱”有关的宣传画等不仅美化了校园,展现了学校的生机与活力,更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周边环境是校园文明和文化的延伸地带,针对校门口占道经营流动摊点等阻碍校园周边交通的现象,名山区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展了“拒绝占道经营商品,争做实小文明公民”“文明交通,上学的路要自己走”等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系列活动,全力扮靓校园周边环境,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课外活动助推学生发展
活力十足的动感舞蹈、色彩斑斓的版画、精美的手工艺品……在去年12月底举行的名山区实验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成果汇报展演活动中,学生纷纷“亮”出绘画、书法、手工制作、茶技等。
近年来,名山区实验小学在夯实课本教育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师资源,外聘专业人员,充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升未成年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以“快乐、健康、成长”为培育目标,以“健体、净心、启智”为活动基调,学校将2016年成立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选为活动阵地,常年开设书法、美术、戏曲、舞蹈、音乐、武术等传统课外活动。特别的是,该校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还着眼于“生命健康教育”,通过开设篮球、乒乓球、足球、跳绳、田径等阳光体育运动特色课程,力求让每个孩子至少掌握两种以上的体育健身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同时,邀请专家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安全知识讲座、举办模拟消防演练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技能、提升自救能力。
名山区实验小学还打造了“三园两地一空间”活动阵地,成立了茶瓷对话——蒙顶山茶文化陶艺工作坊,开设茶技、茶艺等兴趣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以茶文化熏陶学生性情。“茶文化陶艺工作坊成立已有3年时间,许多学生积极报名参加本土茶瓷制作,在学习和制作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怀。”吴子虹说。
自学校举办课外活动以来,一大批才艺小能手脱颖而出,学生创作的绘画、书法、朗诵等作品屡获省市级奖项。
品德教育浸润学生心灵
一年级学童谣知端午、二年级画端午、三年级展示端午节美食、四年级挂艾草、五年级唱端午歌曲《离骚》……去年端午节前夕,名山区实验小学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除了各年级活动,学校还在升旗仪式结束后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组织学生们在国旗下诵读与端午节有关的诗文。
在传统节日举办文化活动增强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名山区实验小学坚持德育为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起点,我们将这方面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推进,通过升国旗、重要节日、征文活动、绘画比赛、主题班会、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吴子虹告诉记者,学校还结合“三行”文化,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涉及爱国主义、文明礼仪、勤俭节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文明德育主题活动,切实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发校本教材《礼仪年华》深化“三行”教育,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少先队活动室、陈列室、荣誉墙、学校新媒体等平台作用,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环保理念等。
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名山区实验小学提倡教师育己、育人、育爱,进一步锤炼教师队伍。通过细化师德师风考核机制、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举办各项业务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教师更好地成为未成年人的领路人。此外,名山区实验小学在德育工作中强调“家校合作,家校共育”,利用家长课堂等架起家校互通的桥梁,实现家校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