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吉村的脱贫奔康“领路人”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左凯
本报记者  漆世平

 

左凯在柑橘园查看果树生长情况

    在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申普乡果吉村,一大片大棚柑橘产业园蔚为壮观。35岁的果吉村综合帮扶队队员左凯只要一有空闲就会来到柑橘产业园转转,查看果树的生长情况,采集柑橘生长过程中的相关数据。

    左凯是蒲江县农业农村局朝阳湖畜牧兽医站站长,2018年7月,他积极响应四川省委省政府号召,主动奔赴凉山,成为果吉村综合帮扶队的一员。驻村以来,左凯把青春献给了这片热土,在他和其他驻村工作队员的帮扶下,果吉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走上了脱贫奔康之路,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左凯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寻找脱贫“新路子”

    果吉村位于越西县西南部,距离县城90多公里,平均海拔2750米,是越西的高山彝族村,海拔高、交通不便、资源匮乏。

    初到果吉村,左凯便被这里的贫困深深震撼了:“那时村里道路不通,村民都住在半山腰上,顿顿都吃土豆酸菜汤,没有蔬菜,水质不好,没有洗澡的地方,也没有像样的厕所……”左凯深知要想改变村里的贫困“面貌”,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在抓好基础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因地制宜地发展支柱产业。

    为了摸清果吉村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村里的产业发展模式,左凯挨家挨户地进行走访调研。走访过程中,左凯在了解到村民以养殖业为主后,觉得可以延续这个优势,便将村民召集起来,询问大家想养什么?有村民提议养牛,但养牛前期投资大,且没有集中养殖经验,存在较大风险。左凯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发现县城里土鸡蛋供不应求,且养鸡周期短、收效快,建议村民养鸡。可村民觉得家家都有鸡,人人都能养,并不认可这一方案。

    “一斤土豆1.5元,一亩地产1000斤,也就能卖1500元,除去成本,您能挣多少钱?”“您自己饲养土鸡,一来规模上不去,二来技术跟不上,鸡死了,对您也是损失。”……为了转变村民的观念,左凯挨家挨户地给村民反复讲产业发展的好处,讲脱贫致富的关键。在左凯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村民从一开始的排斥到试图尝试,最后纷纷加入新成立的果吉养殖专业合作社。

    “养鸡要先有养鸡场,没钱没人,我们就自己动手建。”左凯告诉记者,由于村里道路不通,修建鸡舍的材料无法运送到现场,需要人工搬运一段距离。为了尽快建起养殖基地,左凯便和村委会的几个工作人员来来回回地搬运,重活、累活、脏活带头干,渴了就喝山泉水,饿了就吃方便面。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7天后,鸡舍建起来了。

    “从2018年8月第一批1200只跑山鸡进入鸡舍到2019年2月全部出栏,除去成本,直接收益达2万余元。”散养跑山鸡取得成功,左凯和村民尝到了甜头,又开始谋划下一步的发展路子。为了使养殖规模化、现代化,左凯在充分用好县上扶贫政策的同时,积极争取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和蒲江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和资源支持,在越西县新民镇采用“飞地”模式建设了规模1.6万只鸡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基地。“这个基地运用了国内最先进的养殖技术,日均产蛋1.4万枚左右。”左凯介绍道。

左凯(左一)为村民分红

    让产品走出大凉山

    蛋鸡养殖起来了,如何拓展销售渠道成为摆在左凯面前的又一个难题。

    “我们的鸡蛋是正宗土鸡蛋,品质高、营养好,您考虑一下?”“这是我们果吉村自己的土鸡蛋,放您店里一定好卖。”为了打开销路,左凯做起了小贩,带着村组干部穿梭于越西县的大街小巷、超市商场。

    经过几番努力,果吉村集体企业创建了自己独立的品牌,注册了“果吉”商标,申请到了大凉山区域公共品牌,并和多家超市批发商达成了鸡蛋销售协议。为实现凉山州的品牌附加价值,开拓外地销售市场,左凯积极与越西县商务外事局、县供销社等沟通对接,整合本村乃至本县所有生态农产品的资源进行统一包装外销,大力建设电商销售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多元化销售渠道。目前,“果吉”蛋已走出大山,走进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餐桌,销售额已达220余万元,为集体经济带来50余万元的毛收入。

    为了使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效益,左凯又发挥专业所长,积极争取派员单位强力支持,在蛋鸡养殖基地内建立了水果种植实验基地,实行种养结合。“水果种植实验基地试种了从蒲江引进的成熟柑橘品种,培育出适合越西种植的柑橘,被命名为‘果吉’柑。目前村里规划发展300亩的大棚柑橘产业园,第一批50亩柑橘已经成功种植,且长势良好,与跑山鸡规模化养殖基地、蛋鸡养殖基地一起成为了村里的三大支柱产业。”据左凯介绍,果吉村属高寒山区,日照充足,柑橘糖分足;昼夜温差大,害虫少,少打农药,果子生态。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电商平台建设、品牌建设,让‘果吉’柑走出大凉山,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我们的生态果子。”左凯充满信心地说。

    继续为乡村振兴奉献力量

    “左凯哥哥,我的眼睛还能不能治好?我想回去上学。”在一次入户走访中,左凯了解到村上一名小女孩俄木十娘因病导致突发性双目失明,因家庭困难,无法送医,小女孩只能辍学在家。听着小女孩期盼的话语,左凯第一时间组织村组干部将小女孩送到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并积极协调解决医疗费用。经过多方努力,俄木十娘的左眼恢复了视力,成功回到了校园。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意识到除了发展村集体产业,也要让村民看得起病、读得起书、老有所依,增加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左凯说道。

    为了能让村集体收益反哺村民,切实为村民谋福利,左凯提出创新利益分配模式,在按利分红的基础上,将集体经济收入的10%拿出来成立医疗保障基金、教育保障基金、养老保障基金三类基金,用于保障村内群众的生产生活。村民因病住院医疗保险报销之外自费部分,家中无法负担的,可向村“两委”申请医疗援助;因家庭困难无法负担子女学费的,可向村“两委”申请教育援助;村里70岁、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分别给予50元和100元的养老补贴。通过三类基金,果吉村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两年多来,左凯见证了果吉村的“蜕变”。从无进村公路、无集体产业、无到户产业、无安全用水、有70余户贫困户,到现在整村脱贫,有集体产业,村民有到户产业,村民人均纯收入从不足2000元,增加到现在的7000元以上。

    两年多来,左凯的真情付出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善待。劳作时,有村民来帮忙;傍晚,有村民相邀家中吃饭;饭后,大家围着篝火一边跳舞,一边话家常。同村民的情谊愈发深厚,但左凯对家人的愧疚也越来越深,“来到果吉村后,由于工作紧任务重,很少给家里打电话,反倒是妻子经常打电话过来问候。”左凯愧疚地说道。

    按照组织的安排,左凯的三年扶贫工作任期今年就满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和父母妻女团聚,但面对果吉村的现状及组织的信任,他还想发挥更大的能量。左凯告诉记者:“脱贫攻坚的结束正是新工作的开始,要继续做强产业,增加民生福祉,为乡村振兴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当前:1版(2021年03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