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类综艺节目的“新”与“精”
李婉雪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如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建议把戏曲纳入美育中考可选科目;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演艺集团总经理柯军建议组建国家级5G数字戏曲实验室,用数字化方式推动戏曲传播……事实上,我国文艺界近年来一直在探索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的生命,这其中也包括很多亮相于电视和网络屏幕、收获不俗观众口碑的文化类综艺节目。

    以情景剧形式展开古今对话的《典籍里的中国》、致敬中国传统文化精品的剧场演出《最炫中国风》……近年来,这些热播的综艺节目,借助独特的视听优势和深刻而不失趣味的内涵、多样化的创新形式和充满青春活力的潮流元素,掀起一波又一波“国风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再束之高阁,而以大家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走进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心中。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节目之所以能够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新”与“精”两大要素的保证。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上线吧!华彩少年》为例,该节目以“国风创新演绎”为立意和核心,参演少年通过创演、竞技,向观众展现他们眼中的戏曲、快板、民歌、民族器乐、古诗词、古典舞、木偶戏等传统文化。在节目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艺术元素相融合,通过少年们的全新演绎和表达,带动更多人的兴趣和关注。如张羽清改编的《天涯海角觅知音》,融合了流行、苏州评弹、节奏布鲁斯风格;田苗苗用戏腔演绎国风歌曲《桃花山》,并展示了传统戏曲技艺“跷功”,所改编的曲目在短视频平台引发“翻唱潮”;“天之骄子”组在《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创演中,将技巧动作“横飞燕”、乐器卡祖笛等与经典豫剧相融合,引发热烈反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离不开创新,但创新亦需建立在守正的基础之上。如果说少年们的创新演绎体现了“新”,那么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坚守和传承则体现了“精”。新一期的节目中,除了邀请黄子韬、王一博等年轻表演者作为“华彩少年上线官”,还邀请豫剧名家小香玉、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山翀、男高音歌唱家刘和刚等进行指导和解读,为创新“把关”,确保传统文化精髓和技艺魅力可以原汁原味地绽放。

    从“汉服热”“诗词热”到今年春节期间《唐宫夜宴》的火爆,可以看到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这背后越来越强的文化自信。要实现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青少年群体的接受与认可是关键。类似文化综艺节目的探索,在涵养参与者精神气质、升华其文化品位的同时,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生根发芽。“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在全媒体时代,找到传统文化和新生活方式的结合点,以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是值得推广的有效途径。

当前:A3(2021年03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