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记,你们今天又栽花种草啊?”
“对啊,春天到了,之前院子里枯萎的花草,我们准备换一批。”
“那你们等到,我屋头有几盆花,我去搬出来栽起,也来搭把手。”
……
3月16日,记者刚走进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沙堰社区的海天阁小区,便听到了这段对话,紧接着就看到一群穿着“党员志愿者”马甲的大爷大妈正忙着给院落做绿化。
正在栽花种草的“陈书记”名叫陈顺龙,是海天阁小区党支部书记。小区里的事,最让他骄傲的是有什么需要,大家都会很积极地来帮忙。
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是如何打造的?沙堰社区党委书记葛永明告诉记者,密码就藏在院子中心的红色共享小屋里。
◆ 党建引领
诞生于老旧院落改造中的红色共享小屋
说起红色共享小屋的来历,陈顺龙说,这源于老旧院落改造提升,也得益于党建引领发展。
海天阁小区于2002年建成使用,共有7栋28单元368户,近1200人居住。2007年,组建了党支部。之后,小区党支部便成了小区建设发展、管理服务的主力军,并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路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绿化缺失,基础设施陈旧、破损,车辆无序停放,小区居民没有活动场所等老旧院落存在的共性问题日益凸显,困扰、影响小区文明和谐发展。
2019年,晋阳街道推进老旧院落改造,沙堰社区党委以“花开四季美丽沙堰”为主题开展了小区环境治理项目。整治中,小区党员带头,小区居民、志愿者积极参与,出谋划策,义务劳动,共建共治。小区中心位置原本已经破败不堪、无法使用的景观凉亭在征求小区居民意见建议后,被改造成了红色共享小屋。
陈顺龙说:“红色共享小屋建好后,我们小区党员教育、联系服务群众、居民议事、邻里矛盾调解、群众精神文化活动开展几乎都是在这里开展的。很多组织关系不在小区的党员也会积极参与。关于小区发展的决策也都是在这里做出的。”
◆ “6+N”服务
打造小区院落“5分钟生活舒适圈”
“我们小区的居民以老年人居多,以前无论是小区党员开会还是小区居民议事,大家都要走出小区去找场地,既麻烦又不安全,好多人参与积极性都不高。自从有了红色共享小屋,方便多了,大家就在家门口开会、议事,参与小区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也高了。没事的时候,大家也都愿意来这里坐坐,邻里关系都变近了。”说起红色共享小屋,72岁的小区居民小组长张定华竖起了大拇指。
“像海天阁这样的老旧院落,比起城市新建小区,在配套功能上有着较大的差距。而红色共享小屋的打造,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实现了‘6+N’服务功能的整合,改善了整个小区的配套服务。”葛永明说,红色共享小屋作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延伸,集合了小区(院落)党群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民情议事厅、三方互动联席会议室、社区服务下沉站点、居民共享公益会客厅和其他项目服务设置等“6+N”服务功能,涵盖小区院落治理、党群服务、志愿服务、居民议事、文化活动、邻里互助等方方面面的服务内容,打造出了小区院落“5分钟生活舒适圈”。
葛永明说,目前,沙堰社区在积极探索红色共享小屋的推广路径,希望打造更多的红色共享小屋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 “三室一厅”
让小区居民找到了认同感、归属感
红色共享小屋屋内墙上挂着智能电视,里面存储着各种学习资料。电视两旁的木架子上,是可供小区居民免费使用的共享书籍、工具、医用物品、运动器具等。
“别看这里装修简单,但也是个‘三室一厅’——困难群众的排忧室、志愿服务的引领室、学生青年的自习室、居民群众的会客厅。”陈顺龙说。
在红色共享小屋里,小区里的党员、退休干部、社会贤达等担任了小区调解员,以“社区党委+党支部+调解员”的模式,调解小区里的矛盾纠纷。
红色共享小屋里最常见的人是党员志愿者。在党员志愿者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衍生出了“暖心家园”志愿服务队,“海天阁妈妈帮”、“海天阁邻里守望”等志愿互助小组,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也开展了起来。
白天,大家可以开展活动,到傍晚,红色共享小屋就变成了自习室,居民志愿者何春花等共同组建的“海天阁妈妈帮”志愿互助小组在这里开展免费托管服务,帮助照看孩子们学习。
“如果说小区是一个大家庭,那么红色共享小屋就是这个家庭的核心,它让小区的居民在这里找到了认同感、归属感,也让小区变得更加文明和谐。”陈顺龙说,现有小区居民相处更加和谐,矛盾纠纷减少了,参与志愿服务居民也越来越多,很多居民还自发地为小区环境美化出钱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