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城市的文明光源
杨朝清

 

    近日,安徽阜阳市,张雨晨的父亲因没口罩被拒上公交,好心人送上一只口罩,这让她感到很暖心。于是她用零花钱买了两千只口罩,送给14辆进站的公交车。(3月23日 澎湃新闻)

    作为一个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公交车厢内要求每位乘客佩戴口罩,说到底是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为了公共利益。对于那些忘了携带口罩的人们来说,公交司机或者其他好心人赠送的一个口罩不仅为他们解了燃眉之急,更让他们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和温暖。

    和父亲一起出行的小女孩,感受到热心人对父亲的“温柔相待”;从和自己关系亲密的父亲联想到许多像父亲一样忘记携带口罩的陌生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的意识在小女孩心中萌芽。懂得换位思考、善于体谅他人、愿意帮助别人的小女孩,从他人赠给父亲口罩的行为中,体会到了与人为善的温暖,而“口罩赠一还两千”的回馈则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

    不论是“雨伞借一赠百”,还是“口罩赠一还两千”,素不相识乃至未曾谋面的陌生人,通过一把雨伞、一个口罩等,完成了一次基于善意与温暖的良性互动,每个人都从中感受到了“柔软的力量”,成为“微公益”的受益者和参与者。“口罩赠一还两千”不仅承载着女儿对父亲的关爱,也传递出小女孩对成人之美的认同与遵循。成人之美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着人们的心灵;两千个口罩所带来的光亮,会让两千个人乃至两千个家庭感受到道德温度和文明刻度。一个小女孩点燃的善念火种,成为了身边人的道德光源。

    一座城市的体面与尊严,不仅在于工业的发达、商业的繁荣,也在于每一个普通人的境遇。当一个又一个的普通人能够得到制度护佑与人文关怀,当成人之美的善意和温暖在城市涌动,人们的精神家园会得到更加丰沛的滋养。

当前:B2(2021年03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