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回暖,几场春雨洒落,香椿树从枝桠的顶端吐出了紫红色的嫩芽。再过几天,将新长出的香椿嫩芽摘回来洗净切碎,拌匀鸡蛋煎炒,又将成为餐桌上一道美味的时令佳肴。一盘清香四溢的香椿炒鸡蛋,足可以让孩子欢呼雀跃地多吃一碗饭。
但是,如此美味的“树上蔬菜”,在我生长的澴河流域一带,却并不多见。小时候的自家庭院,包括左邻右舍的房前屋后,纵然是绿树成林,但记忆中似乎并无香椿树。后来,读孝感本土作家舒飞廉的《草木一村》,那个被榆树、桑树、槐树、柳树、枫杨、苦楝等各种家乡树掩映的村庄,也没有关于香椿树的描述,“据说城里人会将它摘来炒着吃,椿树的叶子那么臭,怎么能吃呢,真是笑死人”,这说的应该是臭椿吧,可见,在飞廉笔下的村庄中也是没有栽种香椿树的。
我和香椿的初识,还是在婚后,随老公回老家探亲。乡下的老屋前,有一方池塘,池塘狭长形如新月,在新月周围种着桃、梨、李、柿等果树,正对着大门的池塘两侧,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栀子和数株香椿。乡间的3月,正是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时节,桃红李白的春风中,八十多岁的爷爷用一根绑着镰刀的长杆摘下香椿树顶端一簇簇紫红鲜嫩的新芽,“莫心疼它,越摘越发旺”,那时的爷爷身板硬朗,声音洪亮,对树的“不留情”,分明是对儿孙们无言的疼爱。
那些在乡下原本寻常不过的蔬菜,六月伏天里晒的苦瓜干、南瓜干、茄子丝等,被温水发涨后,配以冬天的腊肉和新鲜的瘦肉,在奶奶的巧手烹制下,吃起来别有风味。更别说那一大盘热腾腾,冒着香气,用老母鸡刚下的“土”鸡蛋拌炒的香椿鸡蛋饼了,美味“佳肴”一端上桌,满桌儿孙群起而欢呼。一箸入口,那种沁入齿颊的清香至今难以忘记。
民间有俗语“门前有一椿,吃菜不担心”,据说香椿的吃法有好几种,焯水凉拌,摊饼煎炸,拌豆腐等,可单是这一种香椿鸡蛋饼已让人欲罢不能,回味无穷。从那以后,每年春天回老家,变成了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往往是春节刚过,就开始盼着清明节假期的到来。
七年前,九十二岁的爷爷因病离世,三年后,八十多岁的奶奶又在梨花如雪的3月离去。“挖几棵香椿苗带回孝感吧,这树肯活,好种”,回去给爷爷奶奶上坟后,老公找来一把铁锹,将香椿周围丛生的幼苗连着泥土轻轻挖起来。
香椿树果真好种,短短几年功夫,当初不过尺许高,细嫩如箸的枝杆如今已有婴孩的手腕粗细了。3月的暖阳微醺,院中香椿树枝桠顶端一簇簇紫红的嫩叶在正午的阳光中泛着油油的光亮,微风拂过,枝桠轻颤,恍恍惚惚间,似乎又回到了乡下的老家。只是,故人已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