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巴中,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在这里能找寻初心使命。
在巴中这块红色土地上,见证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坚持发动人民。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建的,启蒙、宣传、组织工作尤为重要。在纸张和墨水非常稀缺的情况下,时任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部长的刘瑞龙想出了办法:利用川北一带石头多的优势,刻写石刻标语广泛宣传党的理论和思想,发动群众。坚持依靠人民。共产党人与巴山儿女同甘共苦、并肩战斗,组建了游击队、赤卫军、少年队等,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把根据地建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坚持服务人民。实行土地革命,解放劳动妇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办工业企业、实行免费教育等,让根据地人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在巴中这块红色土地上,见证红军战士的绝对忠诚。红军战士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开辟根据地英勇出击。1932年12月18日至次年2月1日,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红军解放了通南巴大部分地区,并迅速在通江召开中共川陕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和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正式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为巩固新政权英勇善战。红四方面军敢打能拼,捷报频传的同时,也孕育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为胜利大会师英勇奋战。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历时24天,歼敌12个团1万余人,攻克了阆中、南部等8座县城,牵制大量敌军,对红军战略大转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巴中这块红色土地上,见证巴山儿女的感天动地。巴山儿女深知,共产党才是人民的大救星,红军才是穷苦老百姓的队伍。倾其所有支持红军。两百万背篼支前忙、千万家民宅作营房、亿万斤粮食当军粮,数以万计的群众倒在支援路上,何其悲壮!无怨无悔参加红军。父送子、妻送郎,甚至全家人参红军的场面随处可见。李中权将军一家9人参加红军、5人牺牲;共计12万巴中人参加红军,4.8万人牺牲,在保卫根据地的战斗中,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全民动员欢送红军。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巴山儿女组成数万人的运输队,历时两个月时间,将通江苦草坝的数千件机器设备、数万吨军需物资和1万余名伤病员,安全护送到嘉陵江以西。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川陕苏区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学好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巴中市精神文明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