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立足地方实际,统筹汇聚“强组织、融资源、夯基础、求实效、巧设计”五根指头的力量,捏攥成拳,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谁负责”“怎么建”“谁来做”“做什么”“如何做”五个问题,在博南大地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优美乐章。
◎ 立足“强组织”
解决“谁负责”的问题
由县委常委会研究审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等,并将试点建设工作分别纳入全县党政领导班子、各级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和意识形态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并建立健全“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
在永平县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7个乡镇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75个村(社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46个文明单位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扎实构筑了四级实践阵地,分类、分层、分众开展扎实有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全县形成了“县级领导有职责、部门乡镇直接抓、村民群众主实践”的齐抓共管三级立体工作局面。
◎ 突出“融资源”
解决“怎么建”的问题
永平县按照资源共享、平台共建的原则,坚持统筹调配、盘活激活各种资源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县级7支专业志愿服务队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平台,同时对标“八有”标准,充分整合现有的图书馆、文化馆、党员活动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青少年活动中心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发建设文明实践新阵地。
充分运用县级融媒体中心、政府网站、门户网站、“学习强国”APP、“两微一端”等媒体平台,推动新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让新文化走入千家万户。
◎ 强化“夯基础”
解决“谁来做”的问题
永平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构建起“1+7+N”的志愿服务模式。“1”即一支志愿服务总队;“7”即理论宣讲、文化惠民、教育体育、平安法治、就业与科技、医疗健康、移风易俗7支专业志愿服务队;“N”即N支基层志愿服务队。通过这种模式,全县已建立志愿服务队伍171支,培育志愿项目396个,注册志愿者超26400人,开展志愿服务时长超53100小时。
◎ 追求“有实效”
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永平县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全县其他重点工作同步推进。在全县推广“群众点单,中心(所、站、点)配单,志愿者买单,群众评单”的文明实践“四单”活动模式。就文化惠民、技能培训、健康服务等志愿服务需求,目前已实现群众点单56次、志愿者买单56次,举办特色服务活动61场,服务群众超11200人。联合云南携手服务中心开展的“社工助力3+3”志愿项目、沪滇“牵手计划”、团县委“点亮微心愿,安全进校园”等志愿服务项目,均获得较好反响。
◎ 彰显“巧设计”
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永平县通过“讲、评、帮、倡、乐、庆”等形式精准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讲时事”,组建宣讲团,把理论宣讲融入中心工作,通过讲理论、讲政策、讲文化、讲法治、讲道德、讲技能等,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评好事”,评选挖掘身边好人、好事,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学榜样、崇德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难事”,把化解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忧心事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落脚点,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现实需求,实现群众有所需,志愿服务有所应;“倡明事”,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引导群众在参与中提高道德修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乐美事”,开展文化惠民、送医下乡、主题演讲、书法摄影等形式多样、接地气的文化活动,培育挖掘基层文化人才,扶持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组建基层文艺队伍300余支,把“送文艺”变为“种文艺”;“庆喜事”,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与春节、端午节等“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相结合,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在节庆中倡导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