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风和景明,一连数日的清明雨水终于停了。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碧桃花的馨香。小区里的几处小竹林,顿时吸引了一些采笋的女人,寻一些鲜嫩的竹笋回家满足味蕾,而在山区长大,看惯了幽幽竹林的妻子,对这些细小的毛竹笋不屑一顾。随着春深雨水的暂歇,禁不住妻子的一番唠叨,驱车到城郊原野,便融入了一些同样踏青赏春的人流。
经过连日雨水的滋润,原野上的泥土松软了许多,芳草如茵铺满山坡,人们或支起帐篷小寐,或牵引风筝上下翻飞,或野塘垂钓,或在草间、塘畔寻觅荠、蕨、苋、蒿等野菜春味。妻子对眼前的这些都不感兴趣,而是拉上我,拎着竹篮,去了远处那片葳蕤的竹林。
“剪剪轻寒袭春笋,金猊喷香薰袖暖”。暮春乍暖还寒,给春笋挂上了“寒笋”的标签。雨后的竹林,青青郁郁,枝叶纷披,竹叶上还有残留的水滴,渗透着一缕晚春的清凉。走在竹林边,放眼山野晴空,呼吸着清新自然的山野气息,不禁有了心旷神怡之感。
深春时节,正是春笋疯长之时,这些嫩嫩的精灵紧挨着一根根竹子,一个个从泥土里冒出头来,尖尖的头、浑圆的身、匀称的节,剥开外叶,清绿与乳白相间,十分娇嫩。山野的竹林,沐浴过细雨的春笋极多,而且长势很快,蔚然迸发,难怪北宋文学家张耒雨后观笋,发出了“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的感叹。
笋,炒煮凉拌,味香质脆,酸甜兼有,被古人视为菜中珍品。古人食笋,历史悠久,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就有“其籁伊何,惟笋及蒲”“加豆之实,笋菹鱼醢”的吟咏。春笋喜雨,生机勃勃,大抵是春笋有着拔节怒发的旺盛生命力,且成群连片蓬勃生长,故古代诗人在描写春笋时,多以“龙雏”来加以形容,如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就吟咏过“邻里亦知偏爱竹,春来相与护龙雏”的诗句,明代“青藤画派”鼻祖徐渭亦以“小叶潇潇翠羽疏,东攒西簇护龙雏”来诠释春笋多生的内涵。
采笋是一门细活,脚要稳,眼要尖,手要快,而且拿捏到位,方能不损春笋。毛手毛脚的我便成了提篮的跟班,妻子承担了采笋的活儿,十指挥动间,一根根竹笋从泥土里被拔起,折断,动作麻利如行云流水,我一时间看得呆了,脑海中仿佛出现了北宋名僧惠洪《西江月·十指嫩抽春笋》中的画面:“十指嫩抽春笋,纤纤玉软红柔。人前欲展强娇羞。微露云衣霓袖……”
采罢嫩笋,塘边洗手,忽然发现青草丛中,一片蕨菜葳蕤生长,青翠欲滴,绿得耀眼。妻子惊喜莫名,赶紧采摘装篮。“竹笋初生牛犊角,蕨芽新长小儿拳”。看着篮中笋、蕨相间,春味盎然,一缕宋代诗人陈普笔下“深春笋蕨千锺禄,落日渔樵三岛仙”的惬意感受,顿时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