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越来越红,如何长红?

 

    编者按:

    据新华社消息,红色旅游是今年清明出游的一大亮点。多家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和河北西柏坡等红色旅游景区在清明假期迎来游客量“井喷”。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火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红色旅游也迎来新机遇。文旅部将围绕“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体验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三大主题,遴选推出“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

    机遇之下,红色旅游景区该如何经营与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红色旅游市场繁荣和红色精神传承?本期话题对此予以关注。

 

    意义篇

    红色旅游为什么这样红?

    龙继辉

    随着全国旅游市场持续升温,红色旅游成为新的亮点。在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各地红色旅游迎来新的机遇,成为旅游市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红色旅游越来越“红”,当然是一件好事。

    首先,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载体。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通过开展红色旅游,巩固和升华爱国主义教育。比如,重走长征路,游客会坚定爱党、爱国的信念;游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游客会坚定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决心,等等。

    其次,红色旅游是洗涤党员思想尘埃的“清洁剂”。经过红色旅游的洗礼,党员的党性修养得到加强。在红色旅游景区,我们常常会看到不少党员伫立沉思。通过红色文化的熏陶,党员们可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提升党性修养。

    再次,红色旅游有助于保护革命文化遗产。一方面,各地重视开展红色旅游,就会在保护革命文化遗产上增加人力财力投入。除了具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功能外,红色旅游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一些特色、亮点突出的红色旅游景区往往会受到游客青睐,他们带来的门票等经济收入,可以为保护革命文化遗产提供一定的资金,开启革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模式”。

    此外,红色旅游可以助推部分地方的经济发展。红色旅游能带动部分地方的住宿、餐饮、交通等服务行业发展,为当地居民增加收入,由于具有人气效应,也可能吸引外来投资商参与当地经济建设。

    如今,红色旅游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是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延续一批又一批优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虽然我们从书本、网络上能够达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但把自己置身于红色文化的熏染中,无疑能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规模宏大的党史学习教育,为红色旅游的再次崛起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另一方面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红色资源丰富的地方,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同频共振,要以红色旅游为抓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总之,各地红色旅游景区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让红色旅游发挥出最大价值。

 

    保护篇

    红色资源保护好,才能利用好

    徐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发展红色旅游,离不开对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的保护。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将红色旅游列入当地旅游发展规划,加大资金与人力投入,取得了红色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保护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内容,只有保护好红色资源,才能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但是,由于观念和地域的差异,各地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平不一。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异,一方面在于有的地方对红色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保护意识不强,导致当前仍有一批红色资源面临保存风险;另一方面,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多为革命老区,有些革命老区交通闭塞,经济较落后,投入严重不足。

    发展红色旅游,当然离不开对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红色旅游通过红色文化赋能,推动文旅融合转型升级,正逐渐成为文旅经济的热点。

    在这方面,国内不少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走在了前列。比如,四川雅安统筹全市红色资源,将8个党性教育基地、58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7处革命遗址遗迹纳入发展整体布局,红色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重庆先后对聂荣臻元帅故居、刘伯承同志故居、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等200余个重点革命旧址进行修缮,让革命文物焕发出了时代光彩。

    发展红色旅游,讲好红色故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国内红色旅游同质化的现象比较突出,场馆建设大同小异,英雄故事缺乏特色,给游客的代入感不强,教育效果不够明显,等等。这就需要各地在发展红色旅游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提质升级。

    一方面,红色旅游要突出地域色彩,要结合当地实际讲好英雄们的光辉事迹,使英雄形象变得鲜活起来。在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方面,着力策划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另一方面,红色旅游活动要丰富多样。各地要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中华民族传统节庆,依托革命文物资源组织开展重大纪念活动。要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打造红色旅游品牌,让游客充分感受红色旅游的文化魅力。

    一言以蔽之,各地应努力从人员、经费、执法管理等方面出台政策,把红色资源开发、保护、利用好,同时促进红色旅游景区提质升级。

 

    服务篇

    以“定制”拉动红色旅游消费

    孙维国

    为积极响应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最近,多地红色旅游专列正式开行。比如4月5日10时许,满载着660名旅客的Y311次列车从安徽蚌埠站开出,前往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开启为期12天的红色之旅,这是长三角地区开出的首趟红色主题旅游专列。不少省份还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比如4月9日,四川省向海内外广大游客推介了四川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1条、经典景区40个。

    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如此丰富,发展红色旅游,就是要将多地红色资源串连起来,打造精品线路,开行旅游专列。如此“定制”红色旅游,是做大做强红色旅游、拉动红色旅游消费的好办法。

    怎样整合资源,“定制”红色旅游线路?

    要精选红色旅游线路。我国红色旅游资源众多,分布在不同地方,“定制”红色旅游线路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认真研究,结合各地红色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季节,精挑细选,将最能代表某个季节或某个主题的红色景区,通过“定制”旅游线路推介给游客,既能吸引游客,又能宣传红色文化。

    要精准对接游客需求。游客是一个统称概念,具体到不同地方的游客,由于生活环境、地域文化等不同,对于旅游的需求有较大差异,有的游客喜欢游山玩水,有的游客喜欢寻觅美食,有的游客喜欢研究人文历史。面对来自天南海北、需求各异的游客,需要在“定制”红色旅游线路时,根据不同地方、游客年龄等实际情况,精准对接游客需求,让不同的“定制”红色旅游线路,能够满足游客不同的旅游需求。

    要精心为游客提供服务。“定制”红色旅游线路的每一个环节,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密切相关的。前期的宣传推介,后期的食宿行玩安排,环环相扣,不可分割。有一个环节的工作做不好,服务不到位,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正因如此,“定制”红色旅游线路需要为游客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用精心的“定制服务”,让游客宾至如归,流连忘返。

    做好红色旅游这篇大文章,不能只看到目前的“热”,而不思“变”,需及时发现并敏锐抓住一些新变化、新动向和新趋势,以便在未来的旅游竞争中占据优势,开创红色旅游发展新局面。

 

    创新篇

    以“红色+”构建红色旅游新业态

    王坤

    随着红色旅游越来越火,如何增强红色旅游景区的持久吸引力,让红色旅游长红,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成为不少地方不断探索的课题。

    近日,文旅部相关人士公开表示,发挥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田园乡村和生态资源优势,鼓励各地大力发展“红色+绿色”“红色+乡村”“红色+研学”“红色+科技”等旅游新业态,推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的高质量产品和线路。这无疑是一个及时的指引。各地围绕“红色+”的创新模式,融合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对于发展既有广阔外延、又有丰富内涵的红色旅游新业态,大有裨益。

    最近两年,有个别地方将红色旅游和体育健身、户外拓展、农业观光等结合起来,这不失为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的好方法。各地在借鉴已有成功经验的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对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找准“红色+”的最佳契合点,力求推出更多符合大众需求的新型旅游产品。

    可以将红色旅游与研学活动结合起来,达到“学”与“玩”的巧妙结合。大力发展有突出教育属性的红色旅游,吸引大学、中小学组织学生前来开展研学游。对成年人而言,可在提供旅游服务过程中,通过增设一些生动有趣的红色课堂,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搭建初心教育、思想交流、课题研究、学术讨论等互动平台,让大家在快乐游玩的基础上,能更方便、更快捷、更真实地触摸红色印记、感知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让红色旅游更好地满足学习所需、精神所需。

    可以将红色旅游与演艺活动结合起来,达到“形”与“神”的紧密相融。比如,游客到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参观红军飞夺泸定桥旧址时,就有机会观看《飞夺泸定桥》大型实景情景剧,提升对飞夺泸定桥这段历史的认知,更加珍惜当前美好生活。当然,“红色+演艺”不单是带给人们最直观的视觉效果,也应融入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唱响红色歌谣、讲好红色故事、诠释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人们在享受娱乐的惬意时,也能被红色文化浸润,获得心灵的滋养,精气神也会更饱满。

    可以将红色旅游与科技体验结合起来,达到“智”与“趣”的有机统一。通过在旅游产品或旅游场景中,将高科技和智能元素融入多样化的体验项目,包括运动、探险、解密、游戏等,趣味性和挑战性并存,给人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比如,“全景VR”功能满足了红色目的地、红色景点等“云游览”的现实需要,有的红色旅游景区借助VR设备让游客参与红色战斗游戏……游客在“红色+科技”旅游新业态中,既能深入体会红色文化,也能真切感受人工智能和现代科技带来的神奇与震撼,从而激发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

    发展“红色+”旅游新业态,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在提供特色旅游服务的过程中,进一步把红色文化发扬光大,增强民族的奋进之力。

 

    问题篇

    严格把关,别让红色旅游变了味

    刘纯银

    当前,不少地方利用自有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值得肯定。然而,也有个别地方在发展红色旅游时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让红色旅游有些变味。

    这类红色旅游景区的主要表现有:盲目、过度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商业开发,建起美食购物一条街,甚至增设游戏游乐设施等,使红色资源失真,有失红色旅游的严肃性;同时,因当地相关部门把关不严,让一些与红色资源无关的商业演出及娱乐活动进入景区,既影响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又有假借红色旅游之名敛财之嫌,违背发展红色旅游的初衷。

    有的红色景区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管理缺位,以及红色资源整合度低、开发利用粗放、配套设施跟不上、文化展示功能单一、公众保护意识不强、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另外,有的红色教育基地对红色资源研究不足,难以讲出好故事,一些地方建有高标准纪念碑和陈列馆,但解说员只能背诵墙上的解说词,一旦参观者问得深入点,解说员就解释不清原由;一些红色教育基地甚至将历史事实与文艺作品混为一谈,将野史外传当成历史事实介绍。如此解说,势必影响红色旅游的真正目的和意义,难以让受众准确领悟其中的红色文化内涵,难以实现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目的。

    要让红色旅游以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启迪人,以党的奋斗精神鼓舞人,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召人,就需要各地在保护好红色资源的前提下,抓好红色旅游景区经营活动整治、环境整治。此外,可通过引入经典书籍展售、经典影视展播等游客可参与的项目,提高游客的参与程度,增强进行传统教育的效果。

    红色旅游景区应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优化配置资源,当好红色资源的“管家”。应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红色资源研究,切实提升讲解员的综合素质,注重讲解服务的规范性、严肃性,以进一步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革命先烈的故事,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聚人心。

    简而言之,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强化红色文化的纯粹性和精神传承性,要真正做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如果一味注重商业性和娱乐性,那就与红色旅游的发展初衷背道而驰。

当前:B4(2021年04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