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硕果累累——
彰显文化魅力 增强文化自信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期待,近日,中央宣传部正式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对做好未来5年的传承发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记忆、传承、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逐渐让人们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显著增强。

    ◆ 摸清文化家底,建立完善文化资源数据库

    先秦两汉时期简帛23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古籍29部,宋辽夏金元时期古籍91部,明清时期古籍503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94部……2020年下半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

    近年来,国家古籍保护工程顺利推进,截至2020年,累计完成普查登记数据270余万部,公布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累计修复古籍360多万叶,培训古籍从业人员1万余人次;全国累计发布古籍数字资源达7.2万部;《中华再造善本(一、二编)》《国学基本典籍丛刊》等重大出版项目顺利实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前提是摸清文化家底,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近年来,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等持续推进。

    推进中华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库建设;完成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并发布成果,组织编写《中国戏曲剧种全集》;推进古籍普查,完成270万部1.8万函;推进美术馆藏品普查,报送数据41.4万余条,数据总量6.9TB……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中央宣传部牵头实施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对全国范围内的民族音乐进行调研普查,录制约128小时的采风样品;初步建成数据库、音色库;完成数字化修复约1328小时。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共有195卷启动编纂工作,其中32个分卷进入出版社编校程序,基础资料数据库一期、二期、三期共完成14577册3169961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已公布13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9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划定历史文化街区912片,确定历史建筑3.85万处。

    ◆ 提升保护传承水平,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如今每到春节前后,年画就会风靡线上线下。年画“火起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不断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2019—2025)》相继印发;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2项;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8名……非遗传承发展逐步实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传承人越来越有信心,传承效果越来越好。

    近几年,“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专场演出总会在各地引起戏迷的高度关注,该工程每年扶持100位戏曲名家向200名青年演员传授200出经典折子戏,在戏曲名角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优秀人才崭露头角。京剧像音像工程录制京剧经典传统剧目350余部;戏曲像音像工程试录制经典传统剧目25部。戏曲进校园、进乡村有序展开,学戏、懂戏、爱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今年春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推出节目《赢在博物馆》,聚焦革命文物,带领孩子们走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学习、体验、触摸历史。创新讲述一根扁担、一双草鞋等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又穿插各个时期的纪录片、资料片、传记电影等,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丰富的红色历史,更领悟到革命精神。

    近年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革命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超过1600家。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了各界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围绕革命文物的影视作品、新媒体产品更引人注目。

    ◆ 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更好融入生产生活

    如何把传统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艺术地、鲜明地展现出来?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做出系列探索——《中国地名大会》《国家宝藏》《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节目栏目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突出传统文化元素,赢得广大观众点赞。

    为引导广大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中华文化魅力、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教育部举办了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类经典诵读活动。广电总局指导开展了《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杨家将》《大运河奇缘》《中国神话故事》等40部弘扬中国精神、讲述中国故事、具有中国风格的动画项目创作和一批传统文化主题网络动画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策划的“文脉颂中华”系列网络主题活动吸引着网友的目光,“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名家@传承”主题活动,以及推出的“最美中国色——看中国”系列短视频等,一度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时间节点。每逢传统节日期间,一批传统节日动漫、微视频、视频直播等网络文化产品就会在朋友圈被广泛转发。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日益深入人心。

    “十四五”期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华古文字传承创新等,将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传承发展工作不断深入,各地各部门应打开新的视野,开辟新的路径,尝试新的办法,着力在精华精髓的提炼展示上下功夫,在价值理念的融合融入上下功夫,在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上下功夫,在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上下功夫,在文化生态的修复涵养上下功夫,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人民日报》  郑海鸥)

 

当前:A4(2021年04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