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红烧肉
周天红

 

      老家泸州有个石羊场,上走赶水坝、下走观音沱,一直是一个热闹的山里场镇。街道不大,就那么一条老街顺着赶水河修建,却是山里山外人歇脚谈生意做买卖的聚集地,少不了的人来人往。

    豆瓣红烧肉是来往过客的心头好。整日于山梁沟壑之间行走或是卖力气吃饭的人,哪天要是没有点油腥挂在嘴上,是使不出力气的。要吃肉,就要吃那豆瓣红烧肉。

    豆瓣红烧肉的肉,选起来是要靠眼力的。瘦了不行,吃起来不过瘾。肥了也不行,只是冒大油,没有咬头和香劲儿。那肉,单选猪身上的三线肉,一大块放在锅上烙或是柴火上烧,要等到皮子烧黄,肉烧得吱吱出油,一下子放进冷水里,嗞的一声,经过一热一冷,肉的色泽和外形就上眼了。把大块的肉再切成巴掌大小的四方小块,放入滚烫的菜籽油里过一次,那是油炸油,油再给肉上色。肉上好了色,横着竖着来上几刀,切成方方正正大拇指头大小的一砣一砣,豆瓣红烧肉的肉,才算初步成形了。

    豆瓣酱呢,制作起来就更复杂了。石羊场,四岩四坝都是好田土,就适合胡豆(也叫蚕豆)生长。胡豆冬季下种春夏收获,是利用冬闲地的好庄稼,更是制作豆瓣酱的主角。从胡豆到豆瓣酱,要经过“三晒三放”。晒要晒在大太阳下,放要放到阴暗潮湿的地方。放到豆瓣起霉菌丝时,就得抓紧晒。就在那一晒一放之间,豆瓣的香味就上来了。晒好了豆瓣,再放些辣椒花椒八角之类的调料,加上些盐水搅拌,倒入缸子坛子或是罐子里,放上十天半个月,豆瓣酱就出味道了。

    肉是好肉,酱是好酱。上色上味的三线砣砣肉放入锅里炒香,加入半碗用猪身上的筒筒骨熬制而成的老汤,豆瓣酱就该上场了。豆瓣酱与砣砣肉相遇,在锅里大火烧上一阵,一碗肥而不腻的豆瓣红烧肉就上桌了。豆瓣既能给砣砣肉调味,还能让砣砣肉红亮诱人。砣砣肉经过烧制油炸翻炒,再经豆瓣酱调色调味,香,真香!一碗砣砣肉要下多少豆瓣酱,老汤里要放些什么调料,老汤下去要烧制多长时间才能出锅,这些全凭掌勺人的经验和手艺,那眼力和手感是要靠长时间实践才能练出来的。

    山里人就是豪爽,吃豆瓣红烧肉就要豪气。一砣豆瓣红烧肉下肚,再咂巴着嘴喝上一大口老酒,那日子,再苦再累,都过得有滋有味。管他山里山外,管他老账新账,管他男男女女,以后再说。先把这一口满足了,日子才是日子。

    场前场后有人家做大寿娶媳妇摆酒席,豆瓣红烧肉都是开席菜。桌席场子扯开了,乡里乡亲围坐着,帮忙端盆上菜的亲戚朋友扯开喉咙一声喊:“看到起,豆瓣红烧肉,来了——”一个场子就热闹了。一顿酒席下来,清点每桌,那碗豆瓣红烧肉准吃得个碗底朝天。

    眼下,生活大好,人们对肉的感情也不似当年,但那碗豆瓣红烧肉的味道仍盘桓在我脑海,用香气留存一段属于家乡的记忆。

当前:A4(2021年04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