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上,大数据平台实时更新着问题线索,值班人员及时调取详细内容并进行分析;办公室里,检察官及检察官助理们忙着检查调试无人机、无人船等设备,为即将开展的例行巡查做准备。
笔者在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检察院永兴海洋检察室采访时,看到了如此科技感十足的一幕。
海口市的海岸线长达170多公里,污染、伤害海洋生态环境的各类案件情况复杂,调查取证难度大。作为海口唯一的海洋检察室,这里的检察官们练就了一身“巡天蹈海”的功夫。
2018年10月开始,海口市12345热线平台陆续接到市民11次举报,称有运泥船在恒大美丽沙附近海域倾倒垃圾。但有关主管部门的回复均是查无此事。
从大数据平台获取了这一线索后,永兴海洋检察室的检察官们决定一探究竟。2018年11月起,检察室主任黄展健和同事们多次到事发海域周边蹲点调查。企业违规倾废的手段非常隐蔽,常规手段很难获取直接证据。然而当无人机升空后,真相逐步被揭开。
航拍画面显示,声称要前往合法倾废区域的开底船,驶离装卸点不久后就在附近偷偷地“开舱卸货”,把房地产工程挖出的渣土等废物倾倒进大海,船只所经之处留下了长长的污染尾迹。这些直观证据让涉事企业无法继续掩盖,最终被海口市人民检察院诉至法庭,受到了支付修复费、鉴定费等907万元的判罚。这对违法倾倒海洋垃圾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提升了海洋环境保护的质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选为2020年“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典型案例。
“运用无人机飞行等手段调查取证,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视角,办案的思路也打开了。”黄展健告诉笔者,现在检察室每个人都是熟练的持证“飞手”,他们还熟练掌握了无人船、便携式水质快检设备等的操作,办案取证的方式越来越丰富。
海口因海而兴,海洋生态环境关系着城市的发展质量,也关乎城市的未来。然而在海口周边海域,一度存在“绝户网”,导致琼州海峡海域渔业资源逐年下降。
2019年4月,秀英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海上巡查时,发现了这一严重情况。永兴海洋检察室的检察官们多次到相关海域调查取证,并通过走访专家等方式摸清了“绝户网”形成的原因。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检察机关向农业农村部门发出了诉前检察建议书。
如今,当时取证时获取的渔网成了永兴海洋检察室留存的“展品”,渔民已经在引导下用上了符合规定的渔网,这让检察室团队成员们十分欣慰。
探索使用“无人机+信息技术”公益诉讼线索摸排模式,逐步运用“多规合一”图、北斗定位系统、环保应急系统等装备开展调查取证,让永兴海洋检察室的办案效率明显提升。
据检察室检察官助理刘佳灵介绍,他们还探索使用区块链技术,定期对辖区重点区域进行全景航拍,将影像资料“上链”至云端,做好公益诉讼后半篇文章,让“检察蓝”更有力地守护“海洋蓝”。(新华社 刘硕 刘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