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建文明城 风生水起在大兴
——北京大兴区高位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
王冬梅

 

    历史的大兴,制始于秦,名定于金,是中国最古老的县份之一。今日的大兴,被赋予了北京市科技创新引领区、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先行区、南部国际交往新门户等功能定位。在这片新时代文明与历史厚重文化交织的热土上,大兴区于2018年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提出了“三年打基础、六年全争创”的工作目标。

    高位推进 全民动员

    大兴区将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坚持高位推进、全民动员。

    大兴区高位构建文明创建工作格局,成立了四套班子一把手为主任、全体副职领导为副主任的大兴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委员会,下设数个环境指挥部和督查评价指挥部,抽调行业骨干成立大兴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将全区各行业、各属地悉数纳入创建工作之中,在全区上下初步形成了文明创建无局外之人、无局外之事的共识。

    在区级工作层面,大兴区将创建工作纳入区委书记点评会和区政府重点基础工作联席会。区委书记、区长定期听取创建工作汇报并就重点难点工作进行调度,针对复杂问题到现场实地考察、集中研讨、联动落实。

    为了让创建理念深入人心,大兴区不断强化氛围营造的顶层设计。推出麋鹿兄妹“呦呦”“鸣鸣”卡通形象,作为全区创建工作的吉祥物,设计了200多组带有地域特色的公益广告建成资料库用于氛围营造,组织开展了“万人万家志愿创城”“我们的节日”“小手拉大手创城路上一起走”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让百姓从了解创建、支持创建到参与创建。

    经过持续不断的社会动员,全区32.5万名志愿者、18000多个项目主动对接创建工作。以创建为主题,动漫、沙画、诗歌等原创文艺作品纷纷涌现,群众主动参与创建工作的热情越来越高。

    合力攻坚 精准施策

    在大兴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委员会的统筹部署下,各指挥部将创建工作切实做成民生工程,有效解决了一批“顽疾”。

    政务环境建设指挥部通过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推进政务服务一窗式改革、率先实行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延时服务等有效措施,不断提升政务效能。

    生活环境建设指挥部通过背街小巷治理、林荫慢道铺设、老旧小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程,全面提升人民生活环境。3年来对22条背街小巷实行精细化管理,新建林荫慢道8722延米,改造提升115个老旧小区,建设88个重点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全区360个村庄全部通过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验收。

    生态环境建设指挥部通过平原造林、临时绿化、播花种草等工程,累计植树117.16万株,初步实现了“穿过森林去机场”的绿色廊道。

    市场环境建设指挥部搭建全区信用共享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构建诚信体系。

    社会安全环境建设指挥部积极构建公共安全体系,通过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先后建成10251路高清摄像机,接入交通430路高清摄像机;建成547个智慧平安小区,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法治环境建设指挥部在全区238个社区建立了拉家常议事会,通过试点先行的方法探索建立“小事不出楼门、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的参与型社区协商治理模式。

    与此同时,大兴区通过广泛开展周末大扫除、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引导志愿者参加“桶站”值守、强化“门前三包”等有效管理措施,并充分发挥小巷管家、志愿者、河长、文明引导员的积极作用,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常态化。

    文明大兴 风生水起

    创建文明城区需要“里子”和“面子”的共同提升,大兴区坚持一方面抓紧城乡环境整治,一方面抓各类文明创建活动。

    大兴区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文明城区创建的全过程,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文明城区创建的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强化各类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持续不断开展文明餐桌、文明出行、文明上网的专题宣传和专项治理,引导人们自觉讲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让已经养成的文明习惯成为群众生活的“标配”。

    今年1月,大兴区正式入围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的起点。大兴人民意气风发,共建共享文明新生活。

 

当前:B2(2021年04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