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从搭平台、建队伍、搞活动着手,坚持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全面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目前,全县已建1个县级文明实践中心、5个片区文明实践分中心、20个文明实践所、189个文明实践站。
德治为基,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天祝县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力量,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天祝县以德治为基础,在全县各乡镇先后建起“道德储蓄所”,围绕“储蓄义务、储蓄友爱、储蓄孝顺、储蓄诚信、储蓄勤俭”5大类60小项确定积分项目,对道德行为进行量化积分,通过道德积分对人们进行道德约束,为全县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了有益探索。
为充分发挥“道德储蓄所”的作用,天祝县在多方筹资,多方联建、共建的同时,按照“月评分、季评星、年评模”方式,召开道德评议会,收集并掌握本村(社区)群众的好人好事、善行义举和存在的反面典型事例,再由道德评议委员会按照积分项目及赋分标准,实施加减分,并将评定得分情况在道德积分榜上进行公示,将公示无异议的村民道德积分随即转入“道德储蓄折”,村民可按照“道德储蓄积分”兑换规则,兑换生活日用品及其他物品。此外,还设立道德善行榜、道德星级榜、道德红黑榜,积分按年度进行累计,每一年为一轮,年度积分最高的农户可优先推荐为省市县“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而对于“道德积分”靠后的村民,则通过“黑榜”进行曝光,以“道德储蓄所+道德红黑榜”乡风治理模式,激发群众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
基层延伸,打通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
“今年草原上雨水比较好,水美草肥,我们要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这是“马背上的宣讲小分队”宣讲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幕。在天祝县,这支特殊的队伍既是党的声音的传播员,又是帮困解难的服务员,既是维护稳定的治安员,又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表演员。
针对很多放牧点地处偏远、居住分散、信息闭塞的实际,天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所、站)精选政治觉悟高、双语表达能力强、业务精、身体好的党员干部,组建“马背上的宣讲小分队”,为居住偏远而分散的农牧民开展理论宣讲,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好声音送到农牧民群众身边,打通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马背上的宣讲小分队”还不断延伸服务功能,从“单一宣讲”向“多种服务”转变,从政策宣讲到产业培育、子女就学、劳务输转、民事调解、文化下乡等多个方面开展服务。“马背上的宣讲小分队”不仅发挥着宣传教育功能,更重要的是把宣讲过程变成了了解民情、收集民意、帮助牧区党员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连接牧区党员群众的纽带。
同时,天祝县为与偏远乡镇沟通衔接,还开展“流动惠民大厅”文明实践活动,为居住在大山深处、出门办事不便的农牧民群众上门服务,凝聚起决胜全面小康的强大正能量。
拓展思路,开启文明实践常态化模式
天祝县推行“一月一主题、一周一活动”模式,创新工作机制,打造品牌项目,加强部门联动,积极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长效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文明实践常态化开展。
创新工作机制。天祝县建立脉络清晰、上下联动的组织体系,由县委宣传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一规划、牵头协调、沟通联络,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各承办单位发挥主体责任,切实做好活动方案制定和落地推进工作。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齐抓共管共同推进。
打造品牌项目。天祝县重点打造群众所需、特色鲜明、高质量的志愿服务项目,以品牌项目汇聚力量、服务群众。以法治扶贫工作为代表的法治扶贫到村到户到人服务项目等30多个精品服务项目,大力提升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水平。
加强部门联动。天祝县整合各种资源、聚合各方力量,根据各单位工作职责和计划,形成全年12项主题活动,每月围绕主题活动再设计若干子活动。每月底,天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组织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共商次月文明实践活动开展计划,切实增强文明实践的吸引力。
在天祝,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已成为群众学习、活动、服务和助力发展的重要平台,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越来越多的群众逐渐养成“有事找村委会、有空去文明实践站”的良好习惯,老百姓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