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基层阅读资源配置,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
让“阅读”变为“悦读”
本报记者 赵青  实习记者 周洁

 

    近年来,全民阅读不断走深,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依托自动化设备和互联网技术打造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集查询、预约、借书、还书、续借、缴纳逾期费等多项功能为一体,让读者在借阅图书时不必专程前往图书馆,也不用受图书馆开、闭馆时间的限制,有效方便市民阅读。现实生活中,读者使用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频率如何?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推广全民阅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近日,记者就此展开了走访调查。

    探访

    24小时自助图书馆遭遇“冷热不均”

    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出现,使读者在街边的一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上就能完成借书、还书,甚至办理读者证等相关服务,这样的阅读体验应该是读者心中的理想模式。然而,记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实际使用情况呈“冷热不均”的状态。

    成都市青羊区支矶石街14号附近有一个24小时自助书屋,记者透过书屋玻璃看到,面积不大的书屋内有几个书柜、一张条桌、几张凳子。可惜的是,书屋大门紧闭,书柜里空无一物,冷清极了。

    “这个书屋停止营业有一段时间了。”与书屋隔街相对的是一家小卖部,小卖部老板介绍,相比现在的冷清,书屋刚设立那会儿,还是非常“火”的。当时,有不少读者来借书,还有不少读者在书屋夜读,有时候,还会有从宽窄巷子过来的游客来这里读书歇脚。

    “遇冷”的情况也出现在双流区棠中路一段棠湖公园附近的空港书屋。4月7日中午,记者在此观察了1个小时,尽管附近人流量较大,但却没有看到读者使用此处自助图书馆借书还书,反倒是自助图书馆旁边的阅报栏吸引了不少人驻足阅读。市民牟中贵经常在附近锻炼,他告诉记者:“这个图书馆一般都是附近的学生使用,很少有其他人使用。”

    不同于前两个案例的冷清,彭州市的24小时借取自助图书亭要热闹得多。4月12日晚,记者在彭州市东大街百货大楼附近的24小时借取自助图书亭蹲点观察期间,共迎来了7位读者,其中还书的有5位,借书的有2位。读者刘霞告诉记者:“借书一般还是到图书馆去借,可选的图书范围大一些,还书通过自助图书馆则更加方便。”

    24小时自助图书馆遭遇“冷热不均”,不仅出现在成都,也出现在北京、福建、广州等地。

    原因

    多个因素导致境遇尴尬

    24小时随借随还,自助图书馆的服务如此方便快捷,遭遇“冷热不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走访中,双流区读者王光述告诉记者,24小时自助图书馆里的藏书量有限,他平时喜欢看军事、科技类的书籍,但是自助图书馆里几乎没有。“自助图书馆里的藏书大多是一些文学小说、畅销书籍,藏书种类比较少,这是我不使用自助图书馆借书的主要原因。”王光述说。

    “我们这里的书屋以前使用频率还是很高的,好多居民都喜欢在这里借书看,但由于书屋提供方和管理方的协议合同到期了,就只能暂停使用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东升街道文体活动广场附近空港书屋的暂停使用,东升街道紫东阁社区工作人员颇为惋惜。

    锦江区的一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设置在锦江区图书馆附近50米范围内。读者周玲雅对这样的位置设置表示不认同:“既然都已经来到图书馆附近了,那不如直接进图书馆去借还书,借书可选的图书范围更大,还书也就是多走几步路的事情。”

    “我们老年人是愿意用24小时自助图书馆来借还书的,但有的自助图书馆在使用服务之前要求先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之类的,如果没有年轻人帮助,老年人基本操作不来,还是传统的借阅方式更适合我们。”70岁的杨明辉表示,不少老年读者是被“数字鸿沟”挡在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大门外。而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少年轻读者更喜欢体验“数字阅读”。“00”后大学生杨宇淳表示:“除了课本,很少看纸质图书,一般都是通过手机阅读,很少去图书馆借书。”

    在走访调查中记者发现,利用率不高、自助借还机器损坏、图书种类单一等是不少24小时自助图书馆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尽管相关部门已给出一些解决办法,如组织志愿者帮助老人借还书、安排专人巡逻处理机器故障、增加图书的种类和数量,但仍没挽回使用者日益流失的尴尬处境。而各类融合了24小时自助服务功能的城市阅读空间陆续出现,也对24小时自助图书馆形成了冲击,甚至取而代之。

    思考

    有效满足群众需求是关键

    24小时自助图书馆到底要提供怎样的阅读服务才能吸引读者、留住读者呢?

    彭州市图书馆自动化管理部主任黄浩表示,“是否有效满足群众阅读需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在服务中发现,读者使用自助图书馆、自助服务机更多的是还书,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把24小时借取自助图书亭的可借藏书减少了,留出足够的书架空间让大家可以更便捷地还书。而这些归还到24小时借取自助图书亭的图书,是读者从图书馆藏书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比由图书馆工作人员统一更换的图书更有吸引力。”黄浩说,彭州市24小时借取自助图书亭之所以能得到读者认可,正是因为做到了较为“精准”的服务,有效地满足了群众的阅读需求。

    在黄浩看来,自助借还流程是否简单明了,图书更新是否及时,自助借还设备管理是否正常运转,服务是否有针对性……这些都是24小时自助图书馆是否真正便民的评判标准。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24小时自助图书馆才能真正得到有效使用,从而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成为推广全民阅读的助力。

    “不仅仅是24小时自助图书馆,传统图书馆、共享阅读空间、数字阅读平台等各类公共阅读机构都需要以有效满足群众阅读需求为标准,不断提升阅读服务质量。”武侯区阅读教育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罗琴表示,开展阅读服务的目的在于让更多人能享受阅读,爱上阅读,让“阅读”变为“悦读”,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公共阅读机构而言,需要不断增强“精准服务”的能力。

    在增强公共阅读机构精准服务能力方面,目前全国不少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北京积极推动“书店与社区结对子”,鼓励每家书店对接周边5至10个社区,打造15分钟阅读圈,让图书馆、书店与社区相互对接,以多种多样的合作形式为市民提供更优质、更易得、更优惠的阅读空间。广东佛山正积极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家藏图书共享的P2P网络平台“易本书”,在该平台上,市民可以上传家中闲置图书的信息供人借阅,也可以借阅别人上传的藏书。四川成都拥有的实体书店和阅读空间超过3600家,居全国第一,当下正结合“图书馆+书店”模式,联合当地各大品质书店,升级“阅读+”创新服务,打造“城市阅读美空间”,致力于为广大读者建立融合阅读、生活、美学等多元化元素的文化公共服务空间体系,为市民打造出“身边的图书馆”,真正提升读者的阅读获得感和幸福感。

    随着全民阅读的逐步推广,优化基层阅读资源配置,改善公共场所阅读条件,为不同阅读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打造城市阅读公共空间等,正逐渐成为全国各地为读者提供更优服务的新主张。


成都市双流区以“空港书屋”命名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当前:1版(2021年04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