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螺蛳香
赵闻迪

 

    小区外面有一条小商业街,一到傍晚就人声喧闹。走进去不远便能闻到一股鲜辣扑鼻的香气,循香而去,便进入了一个美食的世界。

    那诱人的香气大半来自炒螺蛳的摊位:临时支起的简易棚子,一个煤气炉、一口大铁锅,一大盆新鲜螺蛳、瓶瓶罐罐的调料,几套桌椅,摊子虽简陋,生意可不赖,几乎桌桌都坐满了人,个个吃得满头大汗。为什么满头大汗?辣的。

    姜片、八角、葱段、红辣椒入锅爆香,下入螺蛳,淋上黄酒,多放酱油,炒匀后再盖上锅盖焖一会儿,让盐味、辣味、酱味充分浸透,这样烹调出来的螺蛳,土腥气去尽,鲜香辣爽、美味至极。食客们哪怕被辣得满头冒汗、直吸凉气也舍不得放下筷子,不由自主地夹起一个又一个螺蛳往嘴里送。吮一口汁水、嚼一块螺肉、抿一口老酒,三五好友,谈天说地,好不惬意。

    春天,是吃螺蛳的好季节。江淮一带水源丰富,河汊众多,春深时节,大大小小的沟汊河塘爬满螺蛳,惹得吃货们眼馋。我故乡小村外就有一条小河,水质清澈、波光粼粼。为了取水方便,村人在河边用青条石铺出一片平台,台阶直潜至水底。淹没在河水中的石板上生满青苔,滑溜溜的,春晨,去青石台上浣衣洗菜,会惊喜地发现石板上、浅滩处、木桩边、鹅卵石和水草上爬满了螺蛳,或大或小,都像蜗牛一样伸出短短的触角,慢条斯理地蠕动着,一有个风吹草动就缩回壳里,紧闭“大门”——螺蛳口处的小圆片。有的大个儿螺蛳不仅壳厚,外壳上还生着青苔,颇有家族长老的风范。

    嘴馋的孩子们不惧春寒,欢天喜地地携了小木桶,卷起袖子、裤腿,蹲在石板上,聚精会神地摸螺蛳,摸起一个就朝桶里“扑通”一丢。石板上的摸完了,又往河水中去摸那些爬在鹅卵石和水草上的螺蛳。大人们则会不住提醒:“别往深水里走!”

    太阳越升越高,螺蛳纷纷退回深水里,孩子们意犹未尽地拎着“战利品”回家,缠着大人烧螺蛳吃。刚从河里摸上来的螺蛳是不能立即烧来吃的,须用清水“渡”上两三日,待螺蛳吐尽腹中泥沙方可。“渡”干净的螺蛳用老虎钳子沿着螺纹剪去尖头,再用清水浸上半日才算彻底洗净。

    红烧螺蛳、酱爆螺蛳、香辣螺蛳、蒜苗螺蛳汤……道道都美味,特别是韭菜炒螺蛳,可口又下饭,每次母亲炒这道菜,我都能多吃两碗饭。母亲说过,这道菜的关键是要把螺蛳处理干净,不能有泥沙,不然吃起来硌牙,另外要多放一点黄酒和蒜末去腥提味,火候也要掌握好,这样才能肉质柔韧、鲜美多汁。

    “老板,来盘蒜香螺蛳,多放辣椒!”“好嘞——”走在傍晚的小街上,我又回忆起昔日摸螺蛳的乐趣,忍不住点上一盘,慢慢品味。

 

当前:A3(2021年04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