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跳绳、跳房子、踢毽子、打弹珠等儿童游戏在学校课间消失了,除了体育课,操场上很难看到学生跑跳的身影,不少学校课间10分钟鸦雀无声。
活泼好动的孩子,在课间竟然不能下楼“撒个欢儿”?前不久,笔者调查发现,课间“圈养”的情况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并不鲜见。不少学校以强调纪律为名,想方设法地让好动的小学生安静下来,美其名曰“文明休息”。
在海口某小学,学校要求老师上完课后不得马上离开教室,下一节课的任课老师须提前几分钟到教室,实现“无缝对接”,以便让“老师的管理”延伸到课间。同时,每个楼层还安排值日老师,课间在楼道内巡查。
有的学校则由少先队大队部干部组建值日团队,课间对每个班级进行评比,该评比与每个月的文明班级评选结合,一旦发现某班学生追逐打闹,大队部就给该班级扣分,这就等于是损害了班集体的荣誉,而孩子们被施加了无形的压力,便自觉地不再嬉戏打闹。
“学生课间活动的最大半径:教室外的过道”“比体育老师更尴尬的,是没有课间10分钟的孩子”“孩子在教室里一坐一整天,见不到阳光”……家长们纷纷呼吁: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让他们能出教学楼玩耍一下。
(《半月谈》 赵叶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