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得出,“融”得进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叶恋花

 

    当下,课程的跨界融合是研究热点,美术课程该如何在跨界融合中突破机械刻板的“美术+X”的表层模式走向深度融合?关键在匹配跨界和融合上。

    针对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有的美术教师建议语文教师让学生放下作文,先画与作文主题一致的儿童画,再指导学生把画的内容写成作文。还有些初学写作的学生厌烦作文课,教师就让他们给作文配图。一段时间下来,确有学生在“写写画画”中取得了进步,学校展室里随之呈现了不少跨界融合的“童画作文”。

    写作与绘画都有鲜明的形象思维特质,可以说是同频共振。然而,当我们冷静思考时就会发现:第一,不是每种作文题材都适合用画面表现;第二,不是每个学生都爱绘画,“童画作文”的方式对不爱绘画的学生而言,原先的习作负担没有消除,又增加了一份绘画负担;第三,部分学生的“童画作文”有模仿痕迹重,缺少原创性。

    那么,如何让跨界融合既“跨”得出又“融”得进呢?

    一是找到契合点。一名语文教师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时,向学生展示了宫廷画师绘制的《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圆明园西洋楼》《圆明园四十景图》等作品,借助绘画作品让学生体验、感悟圆明园当时的景观。精美绝伦的绘画作品给学生强烈的震撼,不少学生欣赏之后既为绘画作品中圆明园的辉煌惊叹,又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扼腕叹息,在跨界学习中自然而然增加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美术教师对这些作品进行赏析,借此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评价能力。由此可见,各学科教师突破本学科界限,找准学科间契合点,可以让自身的知识、能力、视野实现“跨界融合”。

    二是瞄准高目标。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应瞄准核心素养。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通过跨界融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尤为重要。比如在教授《听音乐画音乐》一课时,不仅要教会学生用不同的点线面以及色彩来表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更要重视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跨界融合教学时,不仅要教会学生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形象,更要教会学生创意思维。再比如《学学构图》《对比的艺术》《对称美与秩序美》等课程都可以通过数学原理进行剖析,在剖析美的规律和形式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精准。

    三是突出主体性。跨界融合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应该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突破学科界限,自主展示其多样的才能、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设想,调动学生多学科的已有经验。为了让跨界融合有充裕的时间保证,还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校本课程、兴趣社团等活动的时段。

 

当前:3版(2021年04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