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项高雅的智力活动,它能给人以知识、智慧,赋予我们多种才干。从古今中外崇尚读书的名人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磅礴的读书力量。
曾国藩十分看重读书,他在手不释卷的同时,还常写家书,告诫后辈要读书。曾国藩年轻时为博取功名发奋攻读,参加科举考试的归途中,他在书庄被一本经典古籍吸引,在身上银两所剩不多的情况下,他毅然将此书买下,后在一乡绅的资助下才辗转回到湘乡老家。多年后,功成名就的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一语道破了读书的真谛——读书,意味着有可能改变一个人气质,以及长远地改变一生的命运。
曾国藩说得极是。纵观古今,凡成名成家者,哪一个不是刻苦攻读、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又有哪一个不是从书中汲取了知识与智慧后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就?
牛顿在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谦虚地说:“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没有对前人知识、经验的积累和继承,没有对自然学科透彻的理解,没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和领悟,科学史上是不会诞生牛顿这样的天才的。
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马克思每天在大英博物馆图书室内废寝忘食地攻读政治、经济类书籍,由于他常坐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读书,久而久之,竟将座位下的木地板磨出了一个凹印。是书给了马克思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引导他写出了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著作《资本论》。
毛泽东更是爱读书的典范,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总是走到哪儿就把书带到哪儿。为了追求革命真理,八角寨中的煤油灯下,有他手捧书本、忧国忧民的身影;杨家岭的窑洞里,有他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身影。是书滋养了毛泽东的雄才大略,他带领中国人民搬开“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之路。
鲁迅嗜好读书。写作之余,他常去书店,看到心仪的图书,立马就买回家细细研读。在著书的同时,他还为当时一些好高骛远的年轻人开出一系列书单,告诫他们少沾染坏习气,少走一些弯路,多汲取人类最先进的文化知识。正是这种兼收并蓄的广博阅读态度,让鲁迅成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中一面光辉的旗帜。
胡适对读书也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读书有三重功效:第一,书本是学问智识经验之记录,人类之遗产,读书就是汲取这些智慧来做基础,再去发挥而光大之。第二,读书能集思广义,让人博学而多才。第三,读书可以解决现实困难。他风趣地指出,如果不读书,就不会有主意。多读书,主意自然会多,解决困难也就比较容易。正是对读书有着深刻的理解,胡适才能畅游书海汲取无穷的智慧,终成一代国学大师。
纵观这些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取得不凡的成就,无不与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无外乎两种,一是从实践中寻,二是从书本中得。其中,从书本中得占了很大的比重。当下,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种种挑战层出不穷,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唯有多读书才能助益我们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不管身处人生的任何阶段,我们都应该向那些好读书的名人学习,端正读书的态度,摒弃浮躁的心态,认认真真地去读好每一本志趣高尚的书,从每一本予人启迪和温暖的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我们靠什么推动人类社会走向繁荣进步?靠的就是书中的知识。读书吧,书会让每一个爱它的人都受用无穷,也会让整个人类社会更加文明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