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求实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路径(上)
文明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亮丽底色,而蓬勃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这底色厚重而深邃。
从市级试点县到省级试点县再到全国试点县,甘肃省武威市每一次都有新的突破。先是民勤县被列入全省第一批试点县,然后民勤县又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试点县,再是天祝县被列入全省第二批试点县,接着凉州区、古浪县也作为市级试点县(区)启动了试点工作,全市越来越多的城市争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探索者”。
在探索中,武威市以全县(区)域为整体,以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把试点工作融入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加快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用服务人民、助推发展的实际行动彰显试点工作的实际成效,推动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不断标注城市文明的“新刻度”。
统筹资源
扩大文明实践覆盖面
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过程中,武威市激活现有资源,打破界限,提高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服务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实现“一个中心,一个主题,多种使用”。
整合阵地资源。武威市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队伍、有平台、有机制、有成效“六有标准”,整合利用文化站、村(社区)活动场所、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村史馆等资源,设立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服务阵地和平台,全市新建、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55个,打造市级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16个;整合利用党校、中小学校等阵地资源,打造科学理论宣教、生态文明实践等六大系列26个教育实践基地;整合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空中课堂”、文化体育场(馆)、科技大篷车、法律服务中心等各类资源,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体健康、宣传推广、科技科普、法律服务“六大平台”。
统筹各方力量。成立武威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组建市级志愿服务分队10支、县区级志愿服务队39支、乡(镇)村(社区)志愿服务队750多支;广泛开展爱国卫生、防疫抗疫、制止餐饮浪费等志愿服务,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共组织开展志愿服务9330多场次,参与志愿者达29.55万人次。
落实责任
上下联动聚焦发力
武威市始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突出党建引领,强化顶层设计,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指导组,健全完善“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完善协调联动、督查指导、考核奖惩等各项制度,建立17个成员单位挂点指导2个试点县、37个乡镇试点工作的责任机制。民勤县、天祝县被评为2020年甘肃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优秀县。
为落实责任,武威市各县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县区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和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强化组织领导,推动上下贯通、全盘联动;各县区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站,由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所长、站长,镇、村党组织书记对照清单,抓实践所(站)建设、抓活动组织开展、抓工作任务落实。
为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实到位,武威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标准,实行“一月一排名、一季一考核”,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改进措施,推动试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精准对接
文明实践接地气
“请志愿者帮助清理田间大量的废旧地膜。”前不久,天祝县西大滩镇上泉村村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信小程序的点亮心愿窗口,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点单”。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收到信息后,快速“派单”给镇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第一时间“接单”,并赶赴需求服务现场,不到两小时,废旧地膜被全部清理。
文明实践贵在“做”,重在“实”。武威市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突出利民惠民,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规划、基层所(站)组织实施、志愿服务队伍各展所长、志愿服务站点承接落地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印发为民服务“连心卡”,设立群众“心愿墙”,广泛收集群众“微心愿”,实现群众“按需点菜”与志愿者“服务上门”的有机统一,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推动文明实践触角延伸至基层“最末梢”。同时,着力搭建集人员、项目、规划于一体的志愿服务平台,切实加强培训交流、嘉许激励和关爱礼遇,推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引导志愿者在基层沉下心、扎下根。
为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武威市还注重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相结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抓手,着力树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