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改革效能 激活发展动能
——四川宣汉聚力突破精准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李中山  昌夫
    今年以来,四川省宣汉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立足“当好‘排头兵’、争创‘百强县’”的定位,始终坚持抓早抓快、聚焦关键、扭住重点,加快推进“物理变化”、催生“化学反应”,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最大程度放大改革效能、增强改革实效,全力冲刺县域经济“百强县”。

    “三个聚焦” “资源+事权”优化配置

    聚焦结构优化,科学设立乡镇机构。结合乡镇撤并后定位的不同,宣汉县按照“总量控制、差异化配置”的原则,科学设置乡镇机构,在人口6万以上10万以下的乡镇设置8个党政综合办事机构、4个乡镇直属事业机构,人口在10万及以上的乡镇、经济发达镇、“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街道统一设置9个党政综合办事机构、5个乡镇直属事业机构。

    聚焦运行流畅,科学核定乡镇编制。宣汉县采取“3+X”模式科学测算,合理化核定乡镇“基本编制”,一类乡镇直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不少于4人,二类乡镇不少于3人,三类乡镇不少于2人;个性化确定“浮动编制”,向县域经济副中心、特色示范镇调剂增加1名领导职数、2个行政编制、5个事业编制,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稳妥化推行“周转编制”,采用“岗编适度分离”模式,调配一定数量的周转编制,用于招引高精尖端人才,填补急需紧缺岗位,在教育、卫生系统积极推行“县管校用”“县招乡用”等模式,推动人才向基层流动。

    聚焦赋权增能,精准下放行政事权。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应放尽放”原则,宣汉县将点多面广、乡镇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权限赋予乡镇。根据全省统一法定及赋权指导目录,下放法定权力事项119项、赋权事项53项,真正实现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

    “三个紧扣” “基础+产业”提升发展

    紧扣基础建设,打通县域经济发展“梗阻点”。针对两项改革后新出现的区域发展“壁垒”和新的群众需求,宣汉县坚持以涉改镇村为重点,切实补齐交通、水利、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短板。投资1.3亿元新(改、扩)建各类水利工程400处,新增(改善)灌溉面积0.36万亩,新增蓄引提水能力2.1万方。投资1.05亿元升级改造10千伏线路98.52公里,低压线路259.28公里。积极争取上级资金1.2亿元,打通新老乡镇、新老村社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直连路180余公里,围绕重点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新(改)建产业路、旅游路53.1公里。

    紧扣空间规划,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支撑点”。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发展思路,宣汉县以片区为单位进行发展规划,逐一明确乡镇发展定位,初步形成了综合型城镇、旅游型城镇、商贸型城镇、文旅型乡镇、农贸型乡镇5类功能定位。高规格编制“一带两轴四心”南坝新城规划,委托中机产城规划研究院编制“两化互动、三产融合”的普光产城规划,实现以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紧扣产业集群,把准县域经济发展“关键点”。宣汉县依托锂钾、天然气“两大万亿级资源”开发利用,以“兴工强县”为目标,做大做强锂钾综合开发、天然气硫磺、微玻纤新材料、铜基新材料等工业产业,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围绕“牛、药、茶、果、菌”等特色产业,以“宣品天下”农产品公用品牌为统揽,努力打响“蜀宣花牛”“宣汉脆李”“宣汉茶叶”“宣汉车厘子”“勤巴脆李”等特色产品,形成以现代农业为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新形态;以巴山大峡谷景区为龙头、乡村旅游为引领,持续擦亮“梦里巴国、山水宣汉”旅游名片,形成以文旅融合为突破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

    “三个强化” “线上+线下”优化服务

    强化线上服务供给。推动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乡镇延伸,宣汉县全面开展网络办件服务。两项改革以来,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认领率100%、事项发布率100%,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100%,“一网通办”网办率达88.59%,基本实现政务事项办理“不出乡”。通过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配置社保、医保自助查询终端,基本实现信息查询“不出社区”。积极推广水、电、气等生活缴费网上自助缴纳渠道,基本实现生活缴费“掌上可办”。

    强化线下布局优化。宣汉县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推进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撤并“空心学校”(含教学点)65所,累计新(改、扩)建学校25所、公办幼儿园90所。依托调整后的中心镇和特色镇卫生院,推动7个(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形成以县级医院为主、次中心辐射带动、村卫生室全覆盖的医疗服务体系。整合君塘镇、东乡街道卫生院、敬老院、闲置学校场地试点建立“医教养综合体”,持续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改革。

    强化干部替跑代办。宣汉县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设立18个便民服务分中心,423个民事代办点,组建代办服务队,推行“驻点代办+流动代办”机制,梳理下放村(社区)代办服务事项67项,通过干部替跑代办,切实解决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个引领” “自治+共治”激发效能

    推进基层自治,坚持能人引领。宣汉县坚持“双好四强”标准,选好配强村(社区)班子队伍,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后,全县党组织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2.38岁,下降3.3岁,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78.2%、上升9.8%,书记、主任“一肩挑”占比95%,能人带动作用进一步彰显。

    完善农村法治,坚持体系引领。宣汉县健全镇村组织运行体系,出台进一步规范乡镇党委议事决策程序、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等系列工作规则,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工作法”,认真开展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打造党建引领示范区9个、示范党支部28个。健全治理保障体系,完善优化基层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布局,巩固充实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村(社区)治保会和社区管理队伍建设,形成一村(社区)一人民调解员、一村(社区)一治保主任、一村(社区)一社会管理员的基层治理队伍体系。健全依法治村管村体系,全面推行“四会管村”“五步议事”“三项监督”的“453”依法治村(社区)模式,全覆盖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加快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推动乡村治理规范化。

    推进社区善治,坚持组织引领。按照“资源整合在社区、功能服务进小区、聊天互动在院落”的工作理念,宣汉县创新推出议事亭、聊天阁、书吧、工具屋等“微项目”,打造社区共享空间,推进“小区家园党建”,推进智慧小区、智慧社区建设。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志愿服务队和各类“微组织”,提升居民的自我服务能力,着力构建组织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当前:B1(2021年05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