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琐记
徐永鹏

 

    人们常说,万事皆有缘。人和人之间,人和物之间,都少不了一个“缘”字。我活了五十多岁,最大的爱好只有一样,那就是买书、读书。也许,我和书就有割不断的缘吧。从买第一本书到现在,已43年了。如今,我已购书一千多册,它们一本本整齐地排列在我的书橱里。每天下班后,沏上一杯浓茶,坐在灯下阅读,心帆便随着书香漂得很远很远。回想过去买书的经历,往事不禁涌上心头。

    ◎卖废品买诗集

    1978年,我在新华书店里发现了一本诗集,读了几句,便被其深沉的情感所感染,于是我决定买下这本书。可一看定价:三角七分。而我口袋里只有一角二分钱,还差二角五分钱。

    回到家里,我求助于父母。可他们听说我要买的不是学习用书,而是一本诗集时,便断然拒绝了。

    当时,我父母的工资都不高,要负担全家老小六个人的生活,经济的拮据可想而知。一分钱要掰成两半儿花,哪有余钱买诗集这种“闲书”呢?要不到钱,我仍然不死心。我将长年累月攒下的旧牙膏壳子等拿到废品店,卖了一角二分钱,还不够,又悄悄地卖了家里的旧报纸,这才凑足了买书的钱。当我将钱交到营业员手里换回这本诗集时,我的内心是多么激动啊!

    这是一本引发我文学爱好的书,也是我那时在课本以外仅有的一本书。如今,它还静静地立在我的书橱之中。

    ◎向作者委托购书

    1986年的一个夏日,我坐在县图书馆的阅览室里,静静地阅读手中的《文汇报》,忽然在副刊里看到了一则书讯,介绍一本研究郁达夫作品的专著,书中的许多独到之处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当时,我是一个刚20岁出头的年轻人,十分喜欢文学,尤其喜欢郁达夫的作品。可是,由于文学水平不高,我对郁达夫作品的理解并不深,很想知道专业人士的相关解读。但我所在的小县城,只有一家很小的新华书店,书本就不多,更不会有这类专业书籍。看到了这则书讯后,我很激动,却苦于无处可买。经过两天的考虑,我终于鼓足勇气试着给作者写了一封信,说明了我的情况,并附上书款,请他为我代购一本。

    十多天后,我收到了作者寄来的书及一封回信,说书他是七折购来的,所以只收我七折款,多余的钱一并退还。

    接到书后,我一连读了三遍,对郁达夫作品的艺术特点有了更加清晰深入的了解,更打开了我的文艺视野,提高了我的文学水平。后来,我也尝试写过两篇有关郁达夫作品的文章,并发表在报刊上。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那本委托作者购得的书依然珍藏在我的书橱里,没事时,我仍喜欢拿出来翻翻,每次都有一些新的感触。同时,我也对素昧平生的作者一直心怀感激。

    ◎旧书摊淘古旧书

    十年前的一个春天,我到新华书店去买书,忽然发现书店旁边的空地上多了一个旧书摊。从这以后,每回上新华书店,我总不忘来这个旧书摊转转,看到中意的就买下。一来二去,摊主和我熟了,收到好书都特意为我留着。一次,他收了一本清代宣统年间江南高等学堂的同学录,虽不是文学作品,但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我一看就十分喜欢,没有还价就买了下来。

    这本同学录汇集了众多的学生名单,对研究清代学堂史大有裨益,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分布情况,以及有关名人的学籍信息。同时,它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历史、地理方面的资料,特别是清代末期省的划分,府、州的设置,县的归属等。尤其难得的是,这本同学录不是由校方或官方出资印刷,而是由一位学生出资汇刻的,更属难能可贵。

    有了这次特别的收获后,我开始收藏古旧书,十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已购得上百种。从内容上看,我的收藏品包括史学、经学、文学、碑帖、教科书等,从时间上讲,上至清嘉庆、道光年间,下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些书有的还有再版,有的已不再版,有的甚至成了珍品。

    有些朋友听说我有淘古旧书的爱好后,不甚理解。但面对那些纸页发黄、外形破损的古旧书,我始终乐在其中。

    43年来买书、读书的故事难以尽述,虽说都是琐碎之事,但每当我沉浸书海时,总能感到生活的充实和精神的富足。

 

当前:4版(2021年05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