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学院星火支教团队
十年支教征程 播撒希望星火
刘丁维 田丽

 

    10年前,湖北科技学院8名大学生志愿者,肩扛手提着支教物资,从荆山楚水来到千里之外的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会宁县,和这里的孩子们相遇。

    10年来,湖北科技学院星火支教团队先后共计400余名志愿者,为7500余名留守儿童,提供了超过1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近日,该校举行了星火支教团队成立10周年庆典。

    从坐着听课到站着支教

    大山的孩子回来了

    会宁县地处甘肃中部,曾是国家级贫困县,58万人口中,乡村人口就有54万。

    湖北科技学院星火支教团队发起人刘金龙的家就在这里。时至今日,他仍记得儿时的一个下午,他从支教志愿者口中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有一门语言叫英语,大山之外的课堂如此有趣。

    2011年,在湖北科技学院读大二的刘金龙,发起星火志愿者支教团队。当年7月,他和7名队员带着募集的爱心款和书本、教具,拖着16个行李箱,坐了26个小时的火车,再经历数次转车和徒步翻山,前往会宁县童湾小学支教。

    当志愿者们满身疲惫出现在学校门口时,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几十个孩子早已等在这里,手中抱着地瓜、西红柿、土豆等,迎接新老师的到来。

    志愿者们笑了,又哭了。

    趣味运动会、趣味小实验、生命安全课……从小时候坐着听支教老师讲课,到站着给孩子们讲课,刘金龙一步步实践着自己儿时的梦想。

    多年后,曾经的小学生唐新兵考上了昆明理工大学。当年支教的哥哥姐姐教《春江花月夜》时,他怎么也想象不出诗里的景象;走出大山后,他眼前的世界,顿时变得无比宽广。

    一份土豆做出7道菜

    10年支教路无人退缩

    回忆起支教经历,队员们说,与出发前的满腔热情相比,现实的严峻超出了预期。

    童湾小学没有自来水,水窖打起来的一桶桶黄泥水,沉淀后还要省着用;在会宁县南咀小学支教期间,队员们每10天才能去镇上的澡堂洗一次澡;在青海支教期间,因为没有准备厚棉被,队员们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为了节约经费,他们用土豆做出了7道菜,吃鸡蛋就算加餐……

    “有些学生家里离学校有二三十里路,有的还要翻山越岭数里才能来上课。”目前在中科院攻读化学博士的柳仁说。当年他支教时,一个小朋友饿晕了。他通过家访才知道,这里的孩子们每天清早跟着父母出门干农活,到了上学时间直接赶到学校,一个班里经常不吃早饭的孩子,占七八成。

    之后,支教队员主动为孩子们准备早餐、提供青苗卫生包、制作知心姐姐信箱,进行健康、情感帮扶和心理关怀。

    星火支教团队带队老师卢瑾介绍,最让她骄傲的是,10年支教路,没有一人中途退缩。更值得高兴的是,曾经的受助人高佩,今年从河海大学毕业,也加入到星火支教团队之中。

    超10万小时志愿服务

    帮扶7500名留守儿童

    “退学不是结束,退学是开始,往后的命运,全由不得自己掌握。”电视剧《山海情》里,涌泉村小学校长白崇礼,不顾危险逼停客车,带回南下打工的学生。

    这样的故事,不是杜撰。每一趟支教路,都是艰难的劝学路。

    2014年,一个孩子缺课好几天。支教队员家访返回途中,遇到了数十年一遇的大冰雹。凌晨2点钟回到基地后,大家抱头痛哭。当时的队长梅成说:“想起那天我都觉得后怕。可是大家都说不后悔,因为打算让孩子辍学的家长,听了我们的劝告,决定让孩子继续读书。”

    10年来,湖北科技学院星火支教团队先后共计400余名志愿者,为甘肃、青海、安徽、湖北等地7500名留守儿童提供了超过1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捐款捐物20余万元。目前,星火支教团队已经形成了“暑期夏令营+互联网日常支教+顶岗支教”的“3+X”全覆盖支教模式。

    曾经的支教团队队长孙艺洁,在星火支教团队10周年庆典上说:“最好的毕业礼物就是从星火团队中获得的‘成长,并帮助他人成长’的力量。支教最重要的不是专业、不是技巧,而是爱和真诚。”

 

当前:B3(2021年07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