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海南路径”
——专访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吕鸿
本报记者 赵青

 

    编者按>>>>

    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12号文件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到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全过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以人民为中心,为民、靠民、惠民,推进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走深、走细、走实。日前,本报记者走进海南省,兵分两路分别前往全国文明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校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地进行采访,看海南如何践行特区精神,从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朝着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自贸港的目标迈进,让文明之花盛开在自贸港。

 

    5月26日至29日,首届海南自贸港文明实践论坛暨志愿服务培训班在海口举行。这次会议是海南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切实举措,是海南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高质量自贸港建设、推进自贸港建设与文明实践相结合的首个活动,也是海南首个较大规模的全国性文明创建相关会议,推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示了海南自贸港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成果和群众良好精神风貌。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吕鸿,听他讲述在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如何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海南路径”。

    成绩斐然 试点工作实现全覆盖

    记者: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以来,海南省取得了哪些成效?

    吕鸿: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2018年8月24日,中办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在全国50个县(市、区)试点。

    两年多来,海南省按照中央要求,以参与全国试点为引领,大力拓展和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取得了重要成效,促进了城乡文明建设。海南省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六种能力”的总要求,通过抓重点、促全面,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逐步铺开”的工作思路,在抓好7个国家级试点县(市、区)基础上,自加压力,确定16个省级试点,高标准严要求推动试点工作在省域范围实现全覆盖。

    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3个、实践所220个、实践站2855个,初步构建起以市(县、区)总队、乡镇分队为主干,村(居、社区)两翼为补充,上下贯通、供需对接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仅让党的创新理论迅速“飞入寻常百姓家”,群众的思想觉悟、文明素养也在不断提升。

    今年5月12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全国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走深走实进行专门部署。为此,结合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举办首届海南自贸港文明实践论坛暨志愿服务培训班,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文明实践工作者,通过实地考察、成果展示、交流研讨等形式,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如何进一步深化拓展、提质增效,探索出一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海南路径”。

    集思广益 推动文明实践谱新篇

    记者: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首届海南自贸港文明实践论坛暨志愿服务培训班有哪些亮点?

    吕鸿:首届海南自贸港文明实践论坛暨志愿服务培训班为期4天,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亮点纷呈,既有实地考察、成果展示、交流研讨,又有群众性文艺交流晚会。我们邀请到了中央文明办相关业务负责人、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6个省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者代表共聚一堂,为海南自贸港文明实践发展献言献策。

    活动中,与会嘉宾前往海口市琼山区、美兰区、秀英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进行考察;观摩海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展示活动,了解海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观看琼山区“我是能人”志愿服务群英会,感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老百姓向上向善、勤劳奋斗的精神风貌……

    在成果展示现场,全天候动态展示的19个海南省精品志愿服务项目吸引了市民游客逾千人次参与。近年来,海南省志愿服务项目跳出传统“说教”的宣教形式,把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宣讲同老爸茶、琼戏等海南本土文化巧妙对接、有机融合,把“普通话”改成“海南话”,让理论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聚力打造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海南省目前已逐渐培育孵化出一批群众参与度高、口碑好、影响力大的精品志愿服务项目,成为培育海南文明新风的特色品牌,也是海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创新探索的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交流研讨环节与会嘉宾掀起“头脑风暴”,围绕如何建立“一呼百应的动员机制、提质增效的整合机制、潜移默化的引导机制、供需对接的服务机制、充满活力的创新机制、常态长效的保障机制”六大运行机制话题,共同探讨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如何进一步深化拓展、提质增效。我们还邀请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陆士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田丰,分别围绕“动员、整合、引导”三大能力,“服务、创新、保障”三大能力进行论述。

    展望未来 让为民服务更接地气

    记者:首届海南自贸港文明实践论坛暨志愿服务培训班活动的成功举办,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与会嘉宾也纷纷对海南自贸港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成果和群众良好精神风貌点赞。请您介绍下海南的具体经验做法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吕鸿: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海南省委一直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先后印发了《关于海南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方案》《关于深化拓展海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从省、市、县(区)、乡镇到村委会构建了一套上下联动、层层紧抓、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五级书记”责任体系,通过抓书记、书记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有力保障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落地生根。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抓牢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出发点”,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打通思想理论传播地理上、物理上的“最后一公里”,打通心理上、道理上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声音响在基层,让党的温暖热在群众;抓好资源整合这个“基础点”,着力对宣传、文化、组织、涉农、科技、司法、教育、共青团等阵地资源和活动资源进行认真梳理盘点,根据实践活动需要和群众需要,进行统筹整合、优化配置、共享使用,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及闲置设施,有效盘活基层现有的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抓实志愿服务这个“着力点”,在“传”上下功夫、在“帮”上下功夫、在“带”上下功夫,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全省共组建志愿服务队伍4512支,登记注册志愿者225.9万人,打造志愿服务项目1479个。2020年,全省开展实践活动36247场次,参与志愿服务66.3万人次,服务时长累计262.96万小时,人均服务时长3.96小时。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海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还有许多需要加强提升的地方。“动员、整合、引导、服务、创新、保障”六大能力离中央的要求和服务自贸港建设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方式方法还不够多,效果有时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改进创新;受资金、资源、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帮助农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还不够到位,需要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也将重点提升、改进、完善这些方面的差距,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让为民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让海南自贸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滋润下更加耀眼夺目。

 

当前:A1(2021年07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